[发明专利]一种隐藏在强反射界面下薄互层识别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0770.1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2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马灵伟;曹辉兰;孙振涛;刘婵娟;马永强;李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藏 反射 界面 下薄互层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隐藏在强反射界面下薄互层识别方法和装置。其中,隐藏在强反射界面下薄互层识别方法包括:基于地震、地质及测录井资料,构建地震地质模型,地震地质模型包括地层结构框架模型、上下储层同时发育模型、上储层发育模型的和下储层发育模型;基于地震地质模型,获得地震地质模型正演模拟结果;基于地震地质模型正演模拟结果,得到隐藏在强反射界面下的上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和下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基于上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和下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压制地层结构强反射特征,识别薄互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隐藏在强反射界面下薄互层识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薄储层/薄互层的识别、预测与描述,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概述起来主要包括:基于经典调谐理论的薄储层解释方法、地震属性提取与分析、以地震沉积学为指导的解释方法、提高分辨率针对性处理技术以及基于高分辨率反演的薄储层预测等技术方法。薄储层、薄互层相对于具有一定厚度的厚储层而言,在地震上往往表现为较弱的地震响应特征,其地震反射特征的能量幅值与背景噪音相当,往往淹没在背景噪音之下。因此,对于薄储层、薄互层的预测与描述而言,其地震响应机理的研究、地震识别模式建立及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分析是薄储层预测的基础性研究课题。
特别是针对常见的隐蔽性气藏——隐藏在强反射界面下的薄储层/薄互层油气藏。一方面,由于岩性的突变、盖层含灰质、油页岩或煤系地层等特殊岩性,上覆地层结构地震反射同相轴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较强的振幅异常特征;另一方面,由于下伏储层紧挨着盖层,加之储层多为薄层和薄互层结构,且在空间上发育多套薄储层,受地震分辨率的影响,多套薄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相互干涉,且多套储层反射波与地层结构的强反射波复合在一起,地层结构强反射的存在“屏蔽”了下伏多套薄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
因此,针对这类特殊隐蔽性薄储层气藏,急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别及预测方法,如何从复合的地震响应中有效区分并识别下伏多套薄储层的地震信息,尤其是识别靠近盖层(强反射)储层段的信息是目前薄储层/薄互层识别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隐藏在强反射界面下薄互层识别方法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有效识别和预测强反射界面下薄互层的地震信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隐藏在强反射界面下薄互层识别方法,所述薄互层包括上储层和下储层,包括:
基于地震、地质及测录井资料,构建地震地质模型,所述地震地质模型包括地层结构框架模型、上下储层同时发育模型、上储层发育模型的和下储层发育模型;
基于所述地震地质模型,获得地震地质模型正演模拟结果;
基于所述地震地质模型正演模拟结果,得到隐藏在所述强反射界面下的上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和下储层地震识别模式;
基于所述上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和下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压制地层结构强反射特征,识别所述薄互层。
可选的,所述正演模拟结果包括:地震偏移剖面。
可选的,所述获得地震地质模型正演模拟结果,包括:
利用非均匀介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开展正演模拟,获得正演模拟炮集记录;
基于所述正演模拟炮集记录,采用柯西霍夫叠前深度域偏移成像处理,获得所述地震地质模型对应的地震偏移剖面。
可选的,得到隐藏在所述强反射界面下的所述上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和下储层地震识别模式的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地层结构框架模型、上储层发育模型和上下储层同时发育模型正演模拟结果,提取所述上储层对应的地震波形特征,通过波形特征差异分析,获得隐藏在所述强反射界面下的所述上储层的响应特征,建立所述上储层的响应特征与所述上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隐藏在所述强反射界面下的所述上储层地震识别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07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