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氢裂化装置紧急停工后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4666.1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7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华;崔少辉;杨义;郭宏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中石化催化剂大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5/12 | 分类号: | C10G6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兵;田宏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氢裂化 装置 紧急 停工 处理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裂化装置停工后的处理方法,公开了一种加氢裂化装置紧急停工后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整加氢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向系统内引入氢气对系统内的气相进行置换且置换保持压力恒定;2)在步骤1)调整后的加氢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下对加氢精制催化剂床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床层进行第一恒温;3)重复提高加氢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并进行第二恒温;4)当系统内氮气浓度为0‑12%时,启动循环氢压缩机,进行升温升压操作,其中,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床层的催化剂包含分子筛,所述分子筛的含量为26‑45重量%。使用该方法可以避免紧急停工续开工后可能出现的二次超温或飞温,最大限度保护催化剂活性和装置安全,缩短续开工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裂化装置停工后的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中等分子筛含量加氢裂化催化剂床层超温或飞温停工后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加氢裂化技术是炼油厂生产清洁燃料、化工原料和油品轻质化的关键技术,其工艺是在临氢、高温、高压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重馏分油(VGO、CGO、DAO)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多环芳烃加氢饱和及开环裂化,转化为轻油和中间馏分油等目的产品的过程。其使用的催化剂除了含有加氢金属组分以外,还含有硅铝载体,这使催化剂本身具有酸性功能。
由于酸性功能的存在,导致加氢裂化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具有较高风险,其中最危险的是超温或飞温情况的出现。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加氢裂化装置一旦出现超温或飞温问题,轻者需重新进行工艺条件的调整或者计划停工,此时催化剂床层温度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重者则需要进行紧急停工处理,此时催化剂床层温度一般会高于正常生产温度较多。紧急停工是在严重事态下,为了保护催化剂或者其它设备的安全而进行的停工手段,一般采用紧急卸压手段将装置内的氢气分子在短时间内大量排出。
在装置紧急卸压之后,一般采用氮气置换系统后以微正压保存的方式等待装置再次开工。
上述超温或飞温发生时,一旦装置采取紧急泄压,反应系统会排出大量氢气,此时系统内残余的油品在高温、缺氢的状态下会生成烯烃,此类烯烃在后续开工引氢的过程中如不加以调整及控制,则极易造成催化剂床层的二次超温,不仅需要再次停工,还会破坏催化剂床层的催化性能,影响生产,严重时甚至会危害生产装置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CN109777480A介绍了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高效的开工方法,具有开工、切换原料过程简单、操作平稳,避免开工过程中钝化剂的消耗及注氨过程存在的潜在危险,但未提出床层超温飞温后的解决措施。
CN103789008A介绍了一种加氢裂化装置开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加氢裂化装置开工过程中取消液氨进行钝化,开工过程平稳。但并未考虑到装置飞温后如何重新启动的情况。
CN103805235A介绍了一种加氢装置的湿法开工方法、低能耗加氢工艺及加氢设备,通过在循环气中掺混一部分烯烃含量高的气体,利用烯烃加氢反应得到的反应热作为热源来升温,可在开工过程中取消加热炉,且开工过程平稳,但并未涉及装置紧急停工后如何续开工的问题。
CN103059961A介绍了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开工钝化方法,在催化剂钝化阶段往精制段引入高氮石脑油,通过其加氢生成的氨气作为钝化剂对裂化剂进行钝化,从而达到无需使用钝化剂的目的,但也未考虑到催化剂卸压后引氢时存在的床层温度超高的风险。
目前,在发生超温或飞温导致加氢裂化装置停工后,一般作业人员仅依靠主观经验来采取各种处理措施,但是,由于每次发生意外停工时的条件各不相同,且生产涉及的参数繁多,经常会导致调整后再次出现二次超温或飞温,不仅浪费生产时间,严重降低生产效率,甚至有可能因为处理不当,对催化剂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亟需一种防止出现二次超温或飞温,保护催化剂活性并缩短开工时间的加氢裂化装置紧急停工后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中石化催化剂大连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中石化催化剂大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4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洁净化聚合物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带宽配置方法和用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