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带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08687.2 | 申请日: | 202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1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黄木生;李国才;黄基猛;徐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昱源富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15/04 | 分类号: | B65B15/04;B65B35/3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练逸夫;尚枝 |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带机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带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料带输送导轨和连接端子分离模具,所述连接端子分离模具包括动模、定模、驱动动模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部和驱动定模水平运动的第二驱动部,所述料带输送导轨位于所述动模和定模之间,在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的相对面设有冲子,在所述定模上表面与所述冲子相对位置处设有凹槽,在所述料带输送导轨上设有通槽,所述冲子、通槽和凹槽的中心轴线重合。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连接端子分离模具实现连接端子从料带上的分离以及输送,从而方便抓取机构的输送,缩短输送行程的同时,同时完成连接端子的分离和输送上料,提高了连接端子的包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带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编带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连接端子为单独接线端子,接线端子普遍通过人工逐个插接,导致接线端子插接效率慢,接线端子在插接过程容易倾倒,品种难以控制,人工成本高。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接线端子编成一个带状的料带,在使用时再在料带上取出接线端子,方便运输和方便取用,而在接线端子生产的过程中,均是先将接线端子一体成型为连接的条状,再将条状的连接端子进行分离成个体,最后将多个个体的连接端子编制成料带,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将接线端子编制成料带的编带机。
现有的编带机一般包括载带输送线、面带输送线、热封装置和机械手,其中机械手将放置到物料盘上的多个个体的连接端子输送至载带内。但是,在此操作过程中,将条状的连接端子进行分离成个体是单独处理的,然后才将分离成个体的连接端子放置到物料盘上,通过机械手输送至载带内,且,现有编带机中的物料盘一般固定放置,在机械手运输连接端子时,需要机械手在放料点和不同的取料点之间往复运动,导致机械手的行程较长,从而降低了连接端子的包装效率。
同时,当接线端子需要区分正负极性时,还需要在物料盘上或者机械手将其输送至载带内之前对其进行极性的检测及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连接端子的分离以及上料需要单独完成,且现有编带机中的物料盘固定放置,导致机械手的行程较长,从而降低了连接端子的包装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编带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一种编带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料带输送导轨和连接端子分离模具,所述连接端子分离模具包括动模、定模、驱动动模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部和驱动定模水平运动的第二驱动部,所述料带输送导轨位于所述动模和定模之间,在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的相对面设有冲子,在所述定模上表面与所述冲子相对位置处设有凹槽,在所述料带输送导轨上设有通槽,所述冲子、通槽和凹槽的中心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抓取机构和载带输送导轨;所述载带输送导轨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分离模具的一侧并与所述料带输送导轨平行设置,所述抓取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分离模具和载带输送导轨之间,以将位于所述定模的凹槽中的连接端子输送至位于载带输送导轨上的载带上对应的连接端子载带型腔内。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冲子的数量至少为多个,多个所述冲子沿料带的运动方向并排分布,所述凹槽与所述冲子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槽与所述冲子的数量相同,相邻两所述通槽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料带上相邻两所述接线端子之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的相对面还设有压块,所述压块位于定模的两端并位于所述冲子的两侧。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料带输送导轨上沿料带的运动方向设有放置所述料带的第一卡槽,所述通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端子分离模具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定模的底部,所述滑轨垂直于所述料带输送导轨设置,在定模的下表面设有嵌入所述滑轨的滑槽中的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昱源富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昱源富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86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机高精度气液联动驱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效无害化处理铝灰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