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电池的自动化码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6959.5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9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萌;陆峰;陈佳鑫;叶坦;陈之林;李柯;李济洲;代慧芳;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G57/03 | 分类号: | B65G57/03;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235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电池 自动化 码垛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电池的自动化码垛装置,其结构包括输送道、支架、堆码爪、衔接带,输送道与衔接带相衔接,堆码爪卡于支架外表面且活动连接,通过杆体带动固块水平调整宽度,让夹面对汽车电池进行固定,其后固体将前压层巩固于固块上,通过中托体之间匀分的中节进行分节受力,能够在堆码爪对汽车电池进行抓动时,对其进行倾斜缓冲后,在将其回扯至原位,让压弧角位于内空口内部进行形变活动,让外弹层能够对囊球进行受力,在外层受力时,将会呈反力状态进行支撑,中层的中弹芯将会跟随外力进行形变,让弧壳与压弧角能够通过汽车电池的外表面,全方位承受外侧的力,能够在堆码爪与汽车电池接触的部位,会跟随所挤压的外形进行表面贴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码垛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用于汽车电池的自动化码垛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电池的堆码机,通过对其依次输送移动于堆码机械爪下方,通过堆码爪将其依次堆放,达到一定高度时,将其批量再次运输于下一步。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汽车电池码垛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
由于汽车电池内部的重力不一,在堆码爪将其电池抓起进行堆码时,其堆码爪的固定点是处于电池中端位置进行固定,较容易形成重心倾斜而滑落。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电池的自动化码垛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由于汽车电池内部的重力不一,在堆码爪将其电池抓起进行堆码时,其堆码爪的固定点是处于电池中端位置进行固定,较容易形成重心倾斜而滑落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用于汽车电池的自动化码垛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其结构包括输送道、支架、堆码爪、衔接带,所述输送道与衔接带相衔接,所述堆码爪卡于支架外表面且活动连接。
所述堆码爪包括固块、杆体、夹面,所述夹面嵌入于固块内部,所述固块与杆体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面包括后固体、前压层,所述前压层与后固体相连接,所述后固体为长方体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压层包括凸球、外裹层、中托体,所述中托体外表面固定有外裹层,所述凸球贯穿于外裹层内部,所述外裹层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凸球呈水平方向均匀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托体包括回扯芯、中节,所述中节左右两侧通过回扯芯衔接,所述回扯芯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扯芯包括节球、外扯条、导角、中托条,所述中托条安装于两个导角之间,所述导角与节球相连接,所述外扯条抵在中托条外表面,所述节球为球体结构,所述导角对称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球包括内空口、弧壳、压弧角,所述弧壳贴合于压弧角外表面,所述压弧角之间形成内空口,所述压弧角设有四个且呈圆形均匀分布,所述弧壳为弧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弧角包括囊球、外弹层,所述囊球嵌入于外弹层内部,所述囊球外圈为球体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壳包括胶弧条、中弹芯,所述中弹芯安装于两个胶弧条之间,所述胶弧条为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杆体带动固块水平调整宽度,让夹面对汽车电池进行固定,其后固体将前压层巩固于固块上,通过内部的中托体与外包裹的外裹层对其进行力的固定,固定住外层中端的拉扯力,通过中托体之间匀分的中节进行分节受力,其导角将会引导中托条所拉伸的方向,引导内层衔接部位的活动方向,能够在堆码爪对汽车电池进行抓动时,对其进行倾斜缓冲后,在将其回扯至原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69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