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地质隧道大型空间防灾救援站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3844.0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1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彭明忠;刘世杰;杨家松;辜文凯;陈桂虎;李青山;杨龙伟;钟友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9/00;E21D1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蒋丽 |
地址: | 61007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杂 地质 隧道 大型 空间 防灾 救援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杂地质隧道大型空间防灾救援站的施工方法,涉及铁路隧道技术领域,防灾救援站包括上、中、下三层隧道群,施工防灾救援站的步骤如下:S1.下层隧道群和中层隧道群同时开始施工;S2.施工上层隧道群;本方法综合考虑了群洞效应、施工组织、施工时间等方面的因素,得到了一个最佳的立体多层防灾救援站的施工方案。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隧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杂地质隧道大型空间防灾救援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防灾救援站大多结合隧道辅助坑道进行设置,防灾救援站范围内隧道两侧设置疏散站台,着火列车停靠于防灾救援站后,列车人员通过疏散站台向安全区域疏散。针对单洞双线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站,辅助坑道作为人员安全逃生的唯一出口,当辅助坑道相邻线路发生火灾后,列车人员可直接经疏散站台及疏散通道进入辅助坑道内向洞外疏散;当辅助坑道对侧线路发生火灾后,列车人员将难以跨线到达对侧辅助坑道安全区域,随着火势的发展,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此外,单洞双线铁路隧道紧急防灾救援站需设置有效的排烟隧道,以控制火灾烟气及有害气体在洞内蔓延,确保人员疏散安全。
在一些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施作防灾救援站,例如成兰铁路的云屯堡隧道,其位于岷江(断裂)右侧呈南北方向布置,隧区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侧的地形急变带,地质构造分属龙门山褶皱断裂带、西秦岭褶皱断裂带、岷江断裂组成的川西北“A”字形构造,具有“四极三高五复杂”(四极:地形切割极为强烈、构造条件极为复杂活跃、岩性条件极为软弱破碎、地震效应极为显著;三高:高地壳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地质灾害风险;五复杂:复杂的构造运动历史、复杂的构造形迹、复杂多变的复理岩建造、复杂的地应力环境、复杂的地下水条件)的地质特征,整个施工环境的岩性为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等岩石强度小于5MPa条件下,容易发生群洞效应。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杂地质隧道大型空间防灾救援站的施工方法,其在综合考虑了群洞效应、施工组织、施工时间等方面的因素后,得到了一个最佳的立体多层防灾救援站的施工方案。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杂地质隧道大型空间防灾救援站的施工方法,所述防灾救援站包括上、中、下三层隧道群,施工防灾救援站的步骤如下:
S1.下层隧道群和中层隧道群同时开始施工;
S2.施工上层隧道群。
进一步的,所述中层隧道群包括紧急救援站正洞、设于紧急救援站正洞两侧的左侧救援疏散平导和右侧救援疏散平导,所述左侧救援疏散平导和右侧救援疏散平导分别通过若干疏散联络通道连通所述紧急救援站正洞、以及与所述左侧救援疏散平导位于同侧用以通向紧急救援站正洞外的施工横洞;所述下层隧道群包括隧底疏散联络通道,所述隧底疏散联络通道与所述紧急救援站正洞立体交叉设置用以连通施工横洞和右侧救援疏散平导;所述上层隧道群包括平行排烟道、用以连通平行排烟道和紧急救援站正洞的竖井式联络烟道、用以连通平行排烟道和施工横洞的联络排烟道,所述联络排烟道上跨左侧救援疏散平导和紧急救援站正洞;所述施工横洞、紧急救援站正洞和左侧救援疏散平导为已施工完成的;
施工防灾救援站的步骤如下:
A.从施工横洞开挖隧底疏散联络通道;
B.同时从施工横洞开挖至右侧救援疏散平导,先施工右侧救援疏散平导的大里程方向段及该段的疏散联络通道;
C.当步骤A中隧底疏散联络通道开挖至与紧急救援站正洞交叉段,并进行该段加固处理时,立即调转资源组织上层隧道群的施工,依次开挖联络排烟道、平行排烟道和竖井式联络烟道;
D.当步骤B中右侧救援疏散平导的大里程方向段施工完成后调转资源继续施工隧底疏散联络通道的剩余部分;
E.施工右侧救援疏散平导的小里程方向段及该段的疏散联络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8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