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变转速压缩机适配的光伏制冷结构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3506.7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2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润森;赵小炫;郭翾;郭世龙;姜云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H02S30/10 | 分类号: | H02S30/10;H02S20/00;H02S4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胡文强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转速 压缩机 制冷 结构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变转速压缩机适配的光伏制冷结构组件。所述的光伏导向座的两侧均设有铠甲钢件,所述的光伏导向座前端设有三件片;所述三件片的薄口位置上设有孔槽,孔槽上固定有保护筒;所述的保护筒内贯通有探针,探针顶部套有传感器;所述的光伏导向座下设有光伏晶片板,光伏晶片板两端末均设有晶片固定腔体;所述的晶片固定腔体分别通过锁杆二号与铠甲钢件相拉结;本发明采用金属撑杆横向位置为锁杆一号,锁杆一号下侧面开有内凹槽体,内凹槽体内抵触有传感器;探针下抵触有多晶硅电源检测端子;光伏晶片板上放置有多晶硅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一种用于变转速压缩机适配的光伏制冷结构组件制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变转速压缩机适配的光伏制冷结构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公认的未来人类最合适、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具有取用方便、能量巨大、无污染、安全性好等优点。利用太阳能驱动空调系统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及电力资源消耗,另一方面因较低的耗电减少了因燃烧煤等常规燃料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太阳能用于空调制冷,最大的优点是季节匹配性好,天气越热、越需要制冷的时候,系统制冷量越大。利用太阳能实现制冷的可能技术途径,主要包括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利用热能制冷,以及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利用电能驱动相关设备供热制冷两大类型。根据需求,太阳能制冷过程也可以实现从空调到冷冻温区的不同要求。根据不同的能量转换方式,太阳能驱动制冷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先实现光─电转换,再以电力制冷;二是进行光─热转换,再以热能制冷。而电转换,它是利用光伏转换装置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后,再用于驱动半导体制冷系统或常规压缩式制冷系统实现制冷的方法,即光电半导体制冷和光电压缩式制冷。这种制冷方式的前提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其关键是光电转换技术,必须采用光电转换接受器,即光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是光伏效应。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太阳能半导体制冷是利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来供给半导体制冷装置,实现热能传递的特殊制冷方式。半导体制冷的理论基础是固体的热电效应,即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导电材料构成的回路时,结点上将产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如何改进材料的性能,寻找更为理想的材料,成为了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的重要问题。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在国防、科研、医疗卫生等领域广泛地用作电子器件、仪表的冷却器,或用在低温测仪、器械中,或制作小型恒温器等。目前太阳能半导体制冷装置的效率还比较低,COP 一般约0.2~0.3,远低于压缩式制冷。光电压缩式制冷。光电压缩式制冷过程首先利用光伏转换装置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制冷的过程是常规压缩式制冷。光电压缩式制冷的优点是可采用技术成熟且效率高的压缩式制冷技术便可以方便地获取冷量。光电压缩式制冷系统在日照好又缺少电力设施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应用,如非洲国家用于生活和药品冷藏。但其成本比常规制冷循环高约3~4 倍。随着光伏转换装置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光电式太阳能制冷产品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变转速压缩机适配的光伏制冷结构组件。
本发明解决其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变转速压缩机适配的光伏制冷结构组件,其主要构造有:光伏导向座、铠甲钢件、三件片、金属撑杆、锁杆一号、内凹槽体、硅胶吸盘、硅胶筒状件、光伏晶片板、晶片固定腔体、晶片保护薄膜、感光探头、传感器、保护筒、探针、套架子、锁杆二号,所述的光伏导向座的两侧均设有铠甲钢件,所述的光伏导向座前端设有三件片;所述三件片的薄口位置上设有孔槽,孔槽上固定有保护筒;所述的保护筒内贯通有探针,探针顶部套有传感器;
所述的光伏导向座下设有光伏晶片板,光伏晶片板两端末均设有晶片固定腔体;所述的晶片固定腔体分别通过锁杆二号与铠甲钢件相拉结;两端所述的铠甲钢件中间位置上均贯通固定有硅胶吸盘,硅胶吸盘是由一根直通硅胶筒状件内部的导管及硅胶筒状件所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