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4887.7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2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20 | 分类号: | F16L1/20;F16L1/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李珍珍 |
地址: |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穿越 河道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钢管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在保证河道正常流动的状态下进行钢管穿越的施工,该结构包括侧凸型扩展堤坝、管道以及浮船;其中侧凸型扩展堤坝设置在河道的原堤坝外侧,侧凸型扩展堤坝之间开设有容置管道的管沟,管道置于该管沟内,在河道内的管沟两侧分别打设至少一预制锚固桩,浮船通过缆绳与预制锚固桩进行连接,本申请提出的钢管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利用三种浮船在河道上施工,无需开设导流沟和设置截流围堰,能够在保证河道正常流动的状态下进行钢管穿越的施工,适用于施工中遇到的不允许断流断航的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铺设管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既有河流中的各种跨河、涉河建筑物和管道的施工,需要进行围堰截流导流,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在无水的环境下修筑管道和建筑物。但在施工中,有时会遇到不允许断流断航的情况。如果采用管道导流法只能做到不断流,应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分期导流,通常分两期导流,有时分三期、四期导流。河床宽度不宽的情况下一般采用两期导流,将河道一半进行截流,另一半导流,交替施工。然而这种施工方法施工工期长,且河道变窄后水流增大增快,增加了施工风险和航运风险。
综上,针对相关技术中跨河、涉河建筑物和管道的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跨河、涉河建筑物和管道的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河道内施工,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针对河道中的管道施工时,先在河道两侧分别修筑侧凸型扩展堤坝;
2)在河道施工段的两侧河床上分别打设至少一预制锚固桩;
3)调入挖沟浮船,预制锚固桩通过缆绳与挖沟浮船上的锚桩连接;
4)用挖沟浮船挖除原堤坝,并在侧凸型扩展堤坝之间挖设一条容置管道的管沟;
5)撤出挖沟浮船,调入吊管浮船,将预制锚固桩通过缆绳与吊管浮船上的锚桩连接;
6)将管道放置于管沟内;
7)撤出吊管浮船,调入浇灌浮船,将预制锚固桩通过缆绳与浇灌浮船上的锚桩连接;
8)向置有管道的管沟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填充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4)中,挖设管沟后,在管沟底部垂直开挖截沟,截沟开设于原堤坝下方,其中截沟(13)的顶端与管沟的底部相平,其底端沿着与管沟垂直的方向向下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截沟内植入截水芯,且截水芯与截沟的上下边缘齐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5)中,在吊管浮船上焊接管道,管道由至少两根钢管焊接而成,管道的长度与管沟的长度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截沟的两侧吊放截水墙模板,截水墙模板高于河道水面,在两块截水墙模板间填充截水墙,待截水墙养护成形后撤出截水墙模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混凝土填充层填充管沟内管道的外侧空间,且混凝土填充层与管沟的上表面相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8)中的混凝土填充层置于两块截水墙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制锚固桩至少设有4个,该预制锚固桩分别对应地设置于浮船的锚桩外侧且插入河道内,预制锚固桩通过缆绳与挖沟浮船上的锚桩连接,用于稳定浮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48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