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4029.2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0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奇志;刘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可锐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47/53;B65G47/244;B65G15/22;B65G25/08;B65G47/8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黄耀威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门头沟区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利用第一90°转弯输送机构和第二90°转弯输送机构可完成托盘的自动回转,并且通过180°旋转输送机构可实现托盘上的工件的原位水平旋转,方便抓取工具对工件的抓取,因此,该输送装置无需通过人工手动进行操作,从而提高输送效率,并且第一直线输送机构与第二直线输送机构之间的间距较小,即各输送机构之间的对接空间小,从而降低了输送装置的占用空间,提高了输送装置的适用性和输送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运输线传递工件的过程中,工件通常放置在托盘上进行输送,而根据功能的需要,在一些输送节点处需要增加循环回路装置以完成工件90度转弯输送后,然后再将托盘原位旋转180度便于工件抓取,工件抓取后,托盘往回旋转180度后继续往下一工位输送,最后再旋转90°继续输送,以使托盘能够重复使用的情形。
通常为了更好的让托盘进行循环回收,会设置两条并行而方向相反的输送带,一条输送带是运送工件的方向,而另一条则是托盘运送回去的方向,但是这两条并行的输送带,在中间进行转弯及原位旋转时,仍然需要通过人工手动进行操作,从而导致输送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
第一直线输送机构,以推送的方式输送载有工件的托盘;
第一90°转弯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90°转弯输送机构接收由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机构推送的托盘,并沿与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以推送的方式输送所述托盘;
180°旋转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90°转弯输送机构的输出端,所述180°旋转输送机构接收由所述第一90°转弯输送机构输送的托盘后将所述托盘旋转180°,并当所述工件从所述托盘取出时,将所述托盘沿与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输送所述托盘;
第二90°转弯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180°旋转输送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二90°转弯输送机构接收由所述180°旋转输送机构输送的托盘,并沿与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以推送的方式输送所述托盘;
第二直线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90°转弯输送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直线输送机构接收由所述第二90°转弯输送机构输送的托盘,并沿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所述托盘。
具体地,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倍速链轮传送部及第一推送单元;
所述第一推送单元包括第一直线驱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部连接的推送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部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倍速链轮传送部的传送方向相同,所述推送部仅能够向所述第一倍速链轮传送部的传送方向旋转至避让位置,并且能够从避让位置旋转回初位置。
具体地,所述推送部包括推动块、单向弹簧、转轴及支座;
所述支座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部连接,所述单向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座相连,所述单向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推动块的底部,所述推动块在初始位置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所述推动块靠近所述第一直线驱动部的一侧面为斜面。
具体地,所述第一直线驱动部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气缸及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内穿设有第一导向轴,且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运动方向相平行。
具体地,所述第一90°转弯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框架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内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多个可滚动的第一万向球,所述第一万向球与所述第一直线输送机构的输送面的高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可锐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可锐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4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