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工作细胞传代扩增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7639.X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9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肖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利霞 |
主分类号: | C12N5/0775 | 分类号: | C12N5/07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库 脐带 间充质 干细胞 工作 细胞 传代 扩增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工作细胞传代扩增方法,具体涉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扩增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操作前准备;步骤二:观察细胞融合度;步骤三:消化;步骤四:取样计数、计活率;步骤五:离心洗涤;步骤六:去上清、重悬细胞悬液;步骤七:取样并种瓶;步骤八:培养;步骤九:记录相关信息。本发明的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工作细胞传代扩增方法整体操作规范标准,有利于建立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工作细胞传代扩增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有效提高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扩增程序的稳定性、安全性及质量可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扩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工作细胞传代扩增方法。
背景技术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潜能,可向多个方向进行分化,它在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肝、内皮和心肌等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应用灭活脐带血清培养体系可成功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性,为建立间充质干细胞库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用途有:能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降低细胞或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细胞或器官移植的成功率;能促进造血恢复功能,与单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较,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共移植能显著提高白血病和难治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能修复损伤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用于治疗骨和肌肉衰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脑及脊髓神经损伤和老年痴呆等。
现有技术并没有一个规范的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工作细胞的传代扩增方法,使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传代扩增时容易发生污染,稳定性、安全性及质量可控性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工作细胞传代扩增方法,使得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工作细胞传代扩增方法整体操作规范标准,有利于建立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工作细胞传代扩增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有效提高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扩增程序的稳定性、安全性及质量可控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工作细胞传代扩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操作前准备;
步骤二:取出无污染的细胞观察,当观察到细胞融合度达到70%-80%时,即可进行消化收获;
步骤三、消化:在培养瓶中加入胰酶替代物,每瓶1-2ml,轻摇叠加培养瓶,使每个培养瓶的消化液都能浸润培养瓶底面;
步骤四:放入37℃二氧化碳培养箱中静置1-2min后,取出培养瓶轻轻拍打,取一培养瓶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见镜下细胞变圆,大部分细胞脱落即表示消化可终止;
步骤五:将消化后培养瓶中细胞悬液转移至50ml的离心管中,然后用10ml的氯化钠注射液洗涤粘附在培养瓶中的细胞残余,并将洗涤后的细胞悬液一并转移至50ml的离心管中,定容至40-45ml;
步骤六、取样计数、计活率:将定容后的细胞悬液吹打混匀,先取不超过0.5ml的细胞悬液,进行收获细胞总数和细胞活率的计算;
步骤七、离心洗涤:将离心管配平后放入离心机离心;
步骤八、去上清、重悬细胞悬液:500g离心后将上清液去除,用适量培养基重悬离心后的细胞沉淀;
步骤九:根据最终传代T175培养瓶数量,及生物安全柜一次能放置T175培养瓶的容量,将所需T175培养瓶排成一排,竖直摆放在生物安全柜内,在瓶壁上标注细胞编码、细胞代数与培养时间等信息后,开盖,用25ml移液管加入培养基,每个21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利霞,未经肖利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76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粉液一体式输送泵的双层转子
- 下一篇:影响力投资评估系统及其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