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具有防护结构的夹持运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6232.7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4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楠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B62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锂离子电池 生产 具有 防护 结构 夹持 运输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具有防护结构的夹持运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推车座,所述推车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放置架,所述第一放置架一侧的推车座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板。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防撞弹簧、第一动杆、第二动杆、簧片、连接槽和防撞板,这样使得本装置在撞击时可以利用防撞弹簧来减少缓冲的作用,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电池受损的可能,同时利用第一动杆和第二动杆可调节的特点,来使得防撞弹簧更加均匀的将作用力分散出入,避免偏点撞击影响本装置的缓冲效果,以及防撞板的为锥形,可以有效地推开路面上的小块杂质,避免影响其影响本装置的正常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具有防护结构的夹持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锂电池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一种物品,很多物品上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这就使得国内生产锂电池的厂家越来越多,其中厂家一般在短距离转运的时候会使用到推车,但是目前部分带有夹持效果的推车普遍没有防护机构,这就导致一旦推车撞击在物体上时很容易造成其上的锂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使得在本装置的实用性下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具有防护结构的夹持运输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具有防护结构的夹持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部分带有夹持效果的推车普遍没有防护机构,这就导致一旦推车撞击在物体上时很容易造成其上的锂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使得在本装置的实用性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具有防护结构的夹持运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推车座,所述推车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放置架,所述第一放置架一侧的推车座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侧的推车座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把手,所述移动把手的一侧套接有防滑套,所述支撑板和活动板的内侧设有第二放置架,所述推车座的一端设有万向轮,且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二放置架和第一放置架的一端皆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槽,所述推车座和第一放置架的一侧皆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套接有第一丝杆,且第一丝杆的一侧通过轴承套接在安装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放置架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第一夹板,且第一夹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夹板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所述第一丝杆上套接有螺纹套,且螺纹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纹套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第二夹板,所述推车座的一侧设有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防撞块,所述防撞块连接在推车座上,所述防撞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撞弹簧,所述防撞弹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撞条,所述防撞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撞板,所述防撞块的两端皆通过转轴套接有第一动杆,两个所述第一动杆一侧开设的空槽中皆插入有第二动杆,所述防撞条一侧的两端皆开设有防撞槽,两个所述防撞槽中皆滑动安装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一侧通过转轴套接在第二动杆上,两个所述连接槽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簧片,且簧片的另一端连接在防撞槽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有遮阳机构,所述活动板的一端设有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推车座的一端开设有缓冲槽,且缓冲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缓冲槽的内壁上皆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另一端皆连接在万向轮上。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夹板一侧开设的空槽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且挤压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挤压弹簧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挤压板,两个所述挤压板上皆固定安装有挤压杆,且挤压杆的一侧延伸至第二夹板外。
优选的,所述防撞板上均匀开设有滚轴槽,所述滚轴槽的内壁上通过转轴套接有滚轴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楠,未经沈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6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