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垃圾焚烧车的高效燃烧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9377.4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4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徐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军航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50 | 分类号: | F23G5/50;F23G5/40;F23G5/46;F23J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徐赣林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巢***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垃圾 焚烧 高效 燃烧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焚烧车的高效燃烧控制方法,涉及垃圾焚烧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步骤:计算机通过将历史数据以及工况记录进行训练,得到过程控制模型;计算出燃烧区着火点和熄火点位置;焚烧炉内的实时数据输入过程控制模型计算出垃圾需求量;过程控制模型通过DCS将给料指令发送给给料器,并对焚烧过程的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对焚烧室产生的滤渣、滤液和废气进行处理。本发明通过对焚烧炉内的每层监测设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中控室的计算机中,训练过程控制模型,实现了对垃圾焚烧过程控制参数的建模计算,根据焚烧设备的运行数据对焚烧过程中的控制参数进行调节,提高了垃圾焚烧的自动化程度和燃烧效率,降低对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焚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垃圾焚烧车的高效燃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垃圾焚烧发电的项目应用情况看,虽然对垃圾焚烧仍存在许多人无法克服的缺点与盲点,然而用于垃圾处理至少能提供以下优点:1、减量:减少垃圾体积约80%~90%。2、去毒:使垃圾中有害物质转化成稳定的不宜分解的物质。3、资源能源的再利用:回收有用的物质与能源的回收。4、安全:垃圾焚烧是现今较安全且无危险性的方法。
垃圾焚烧炉最理想的火车状态为:火床平整,着火面均匀,着火线在第二风室上部,主燃区在第三风室上部,收火线在第四风室上部,第一风室上部为预热区,第五风室上部为燃尽区。
由于国内特别是中小城市的没有经过分类筛选后的垃圾存在这热值低、水分大、成分复杂的问题,导致现阶段国内的垃圾焚烧都依靠操作员的经验手动操作炉排、一次风等,这就需要焚烧厂加大人员培养和人员招聘,从而推高了运营成本,且手动调整参数,很容易造成锅炉参数的波动且稳定周期变长。
传统的垃圾自动燃烧控制是根据垃圾燃烧后生成的参数进行控制,由于垃圾燃烧具有大延迟,其延时时间根据垃圾状况和燃烧工况的不同存在较大的离散度,因此造成了自动燃烧工况的大幅度波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焚烧车的高效燃烧控制方法,通过对焚烧炉内的每层监测设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中控室的计算机中,训练过程控制模型,实现了对垃圾焚烧过程控制参数的建模计算,根据焚烧设备的运行数据对焚烧过程中的控制参数进行调节,解决了现有的垃圾焚烧多为人工凭经验操作、智能化程度不足、垃圾焚烧不彻底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智能垃圾焚烧车的高效燃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焚烧炉内的每层监测设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中控室的计算机中;
步骤S2:计算机将数据记录在相关的数据库中;
步骤S3:计算机通过将历史数据以及工况记录进行训练,得到过程控制模型;
步骤S4:计算出燃烧区着火点和熄火点位置;
步骤S5:焚烧炉内的实时数据输入过程控制模型计算出垃圾需求量;
步骤S6:过程控制模型通过DCS将给料指令发送给给料器,并对焚烧过程的控制参数进行调整;
步骤S7:对焚烧室产生的滤渣、滤液和废气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监测设备包括测温探头、蒸汽流量仪、氧量传感器;所述测温探头,用以检测焚烧炉内每层的温度;所述蒸汽流量仪,用以检测焚烧炉内蒸汽的流量;所述氧量传感器,用以检测焚烧炉内的氧气含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过程控制模型由BP算法训练多个相同结构的只有初始权值不同得子网,并把各子网的输出综合,作为过程控制模型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军航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军航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93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似句子对判断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