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工刀具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8490.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7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黄雅韵;黄春笋;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7/00 | 分类号: | B23B47/00;B23B29/034;B23Q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关向兰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刀具 调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加工刀具调整装置,加工刀具调整装置包括基板、调整螺栓以及调整机构,调整机构包括调整头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安装在基板上,调整头包括多个夹头,多个夹头安装在驱动组件内,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多个夹头配合夹紧或放松调整螺栓,以使调整螺栓与加工刀具抵接或脱离。本发明的加工刀具调整装置整体安装在加工中心夹具上,即安装在加工中心内部,在进行加工刀具直径调整时,直接在加工中心内部与加工刀具配合调整加工刀具直径调整,无需人员拆卸加工刀具,进一步提高了调整效率,且加工刀具调整装置可以与加工中心的主轴配合使用,调整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刀具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对于加工中心的加工刀具直径的调整方式有两种,一种主要是将加工刀具的刀片安装位置使用螺栓或垫片进行调整;此种方式的调整精度较低,影响加工刀具的加工精度,导致加工刀具的加工精度较低,另一种是对于自带调整螺栓的镗刀刀具使用手动扳手夹持螺栓旋转后,在测刀仪上对直径检测,确定直径调整大小;使用此种方式调整加工刀具的直径时,使用手动扳手调整力度较大,容易导致螺栓损坏;在调整前还需要调整手动扳手的开口以适应调整螺栓,且为了保证调整精度需要在测刀仪上测量直径,反复调整,浪费大量时间,效率低下;另外还需要专门的人员将镗刀从加工中心机床中拆卸放置到测刀仪中才能调整,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工刀具调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刀具直径的调整精度较低且效率较低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加工刀具调整装置,所述加工刀具调整装置包括基板、调整螺栓以及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头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调整头包括多个夹头,多个所述夹头安装在所述驱动组件内,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多个所述夹头配合夹紧或放松所述调整螺栓,以使所述调整螺栓与所述加工刀具抵接或脱离。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底座和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驱动杆,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驱动杆安装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多个所述夹头安装在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多个所述夹头沿所述驱动杆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杆能相对所述底座伸缩,以使多个所述夹头配合夹紧或放松所述调整螺栓。
优选地,所述驱动杆包括驱动部和安装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驱动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驱动部与外部气源连通,多个所述夹头安装所述安装部上;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安装部相对所述底座缩入所述安装孔内,多个所述夹头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抵紧,以使多个所述夹头向内夹紧所述调整螺栓;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安装部相对所述底座伸出所述安装孔,多个所述夹头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脱离,以使多个所述夹头向外放松所述调整螺栓。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的数量与所述夹头的数量一致,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安装部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夹头与多个所述卡槽一一对应,且各夹头活动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夹头与所述卡槽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头包括夹紧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活动安装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夹紧部用于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安装部相对所述底座缩入所述安装孔内时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抵紧并夹紧所述调整螺栓。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通过连接孔套设在一铰接轴上,所述铰接轴的两端与所述卡槽的两侧槽壁对应铰接。
优选地,所述夹紧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为夹紧面和抵紧面,所述夹紧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抵紧面用于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安装部相对所述底座缩入所述安装孔内时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面抵紧,并使所述限位槽锁紧所述调整螺栓。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引气台,所述引气台自所述底座向所述基板凸出,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引气台对应的通孔,所述引气台上开设有气管孔,所述气管孔将所述外部气源与所述驱动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84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