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肽抗生素缬氨霉素高产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4961.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9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龙;张栋;陆跃乐;朱林江;吴楚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21/04;C07K11/02;C07K1/16;C12R1/465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冷红梅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肽 抗生素 霉素 高产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株环肽抗生素缬氨霉素高产菌株——链霉菌IFE‑v1m38,及其在微生物发酵制备缬氨霉素(Valinomycin)中的应用。所述链霉菌IFE‑v1m38(Streptomyces sp.IFE‑v1m3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CGMCC No.20046,保藏日期:2020年06月08日。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环肽抗生素缬氨霉素高产菌株——链霉菌IFE‑v1m38,其产缬氨霉素的量达到2279μg/m,远远高于已报到产缬氨霉素的菌株,利用该菌株产缬氨霉素抑制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的半数抑菌浓度(MIC50)为0.056μg/mL,为农药抗真菌剂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环肽抗生素缬氨霉素高产菌株——链霉菌 IFE-v1m38(Streptomyces sp.IFE-v1m38),及其在微生物发酵制备缬氨霉素(Valinomycin)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油菜菌核病是由致病真菌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真菌自然病害,它兼具土传病害和气传病害的特点,地理分布极广,在五大洲多个国家皆有流行发生。油菜核盘菌最早是在1915 年由印度的Shaw等人报道,1932年朱凤美也首次发表了我国油菜菌核病相关报道。油菜菌核病是我国油菜三大病害(油菜菌核病、霜霉病和病毒病)之首,一般发病率为10~30%,病害严重时可达到80%,病株一般减产10-70%,严重时甚至绝收。油菜菌核病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等油菜产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油菜生产。因此,油菜菌核病的研究一直倍受重视。在过去40多年,我国主要依靠多菌灵和菌核净等化学药剂来防治油菜核盘菌,但此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比较单一,且长期连续、大面积、过量使用,加快了核盘菌对杀菌剂产生抗性。目前,在我国长江流域如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份已经出现了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报道。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农药来替代多菌灵和菌核净等杀菌剂,应用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它是兼性或强制性厌氧菌。放线菌的菌落呈放线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以菌丝或孢子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放线菌是具有巨大实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目前从微生物中发现的 22,000多种已知的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其中70%来自放线菌,且大部分是抗生素。从放线菌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一直是微生物抗生素研究的热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株环肽抗生素缬氨霉素高产菌株——链霉菌 IFE-v1m38(Streptomyces sp.IFE-v1m38),及其在微生物发酵制备缬氨霉素(Valinomycin)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株环肽抗生素缬氨霉素高产菌株——链霉菌IFE-v1m38 (Streptomycessp.IFE-v1m3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 CGMCC No.20046,保藏日期:2020年06月08日。
该菌株是从土壤收分离筛选获得,具体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4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