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磷大分子膨胀阻燃成炭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0029.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9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郑洪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丹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21/12 | 分类号: | C09K21/12;C09K21/14;C07F9/6558;C08G79/02;C08G7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周鑫 |
地址: | 223000 江苏省淮安市清***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分子 膨胀 阻燃 成炭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阻燃成炭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磷大分子膨胀阻燃成炭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了三嗪类衍生物,它具有叔氧结构和稳定的三嗪环结构,拥有良好的成炭能力和热稳定性能,能够有效的改善材料耐水性能与阻燃性能,采用了三聚氯氰进行取代反应,三聚氯氰上的氯原子活性很高,亲取代反应容易进行,有利于构建具有阻燃功能的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活性不同的氯原子先后被取代,通过控制温度的工艺从而得到不同用途和性质的反应物以三聚氯氰、多元醇、哌嗪为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合成一种成炭剂,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成炭性能,同时热稳定性、燃烧性与耐水性性能较为良好,能够很好的使用在不同的复合材料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成炭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磷大分子膨胀阻燃成炭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膨胀型阻燃剂中无卤素,燃烧过程中有膨胀碳层形成,对内部能够起到隔氧、隔热、防滴和抑烟等作用,是一类绿色的、环境友好型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有三个基本要素。即酸源、炭源和气源。酸源又称脱水剂或炭化促进剂,一般是无机酸或燃烧中能原位生成酸的化合物,炭源也叫成炭剂,它是形成泡沫炭化层的基础,主要是一些含碳量高的多羟基化合物,气源也叫发泡源,是含氮化合物,成炭剂在膨胀型阻燃剂中是必不可少的合成物,现有在成炭剂的制备领域中,大都由聚磷酸铵、季戊四醇和三聚氰胺复配而成,现有的成碳剂以聚磷酸铵为基础体系形成的成碳剂具有易迁移、在加工过程中会与聚磷酸铵反应从而生成磷酸酯的缺点,且依靠较多的聚磷酸铵才能发挥阻燃效果,由于聚磷酸铵本身特性会影响到成炭剂的阻燃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磷大分子膨胀阻燃成炭剂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具有易迁移、在加工过程中会与聚磷酸铵反应从而生成磷酸酯的缺点,且依靠较多的聚磷酸铵才能发挥阻燃效果,由于聚磷酸铵本身特性会影响到成炭剂的阻燃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磷大分子膨胀阻燃成炭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三聚氯氰和乙二胺倒入瓶中搅拌溶解得到溶液一,对溶液一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向溶液一内滴加溶液二,滴加超过一小时后,将氮气注入瓶中,使得溶液一与溶液二在氮气保持下反应3小时得到第一反应液,反应温度为10-15℃;
步骤2:将溶液三滴加进入步骤1中反应好的第一反应液中,并对第一反应液进行搅拌,使得第一反应液与溶液三充分反应得到第二反应液,反应温度为50-80℃,反应时间为3小时;
步骤3:将另外一份溶液三滴加进入步骤2中反应好的第二反应液中,并对第二反应液进行搅拌,使得第二反应液与溶液三充分反应,在回流温度下充分反应6-8小时得到第三反应液;
步骤4:将步骤3中的第三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通过水和乙醇对第三反应液进行过滤洗涤多次,将聚磷酸铵加入第三反应液中搅拌均匀,放在烘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后得到成品,温度80-110℃,时长24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溶液二包括乙醇胺、醇磷酸酯与三乙胺,所述溶液二与溶液一的摩尔比为1:2-5。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溶液三包括乙醇胺、哌嗪与氢氧化钠,所述溶液三与步骤2中的第一反应液的摩尔比为2:1-2。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第一反应液的PH值为5-7。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第二反应液的PH值为5-7。
所述步骤4中聚磷酸铵按重量百分比记为成品的2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了三嗪类衍生物,它具有叔氧结构和稳定的三嗪环结构,拥有良好的成炭能力和热稳定性能,能够有效的改善材料耐水性能与阻燃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丹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淮安丹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00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