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2-GP1改构蛋白及其构建方法、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7053.9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0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秦枫;姚俊腾;季纯宇;任伟超;张小飞;颜松;周玥;黄敬双;张伟;万文琴;鲜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携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775 | 分类号: | C07K14/775;C12N15/12;C12N15/866;G01N33/543;G01N33/535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史丽红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p1 蛋白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β2‑GP1改构蛋白及其构建方法、应用,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重组全基因合成序列:依次连接结构域1、结构域4、结构域5蛋白区段的核苷酸序列获得目的基因;S2、构建重组质粒:将步骤S1中获得的重组全基因合成序列构建至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S3、一次转染:将步骤S2中的重组质粒转染宿主细胞,获得重组杆粒;S4、二次转染:将步骤S3中的重组杆粒再次转染宿主细胞,获得第一代的杆状病毒;S5、表达:将步骤S4中的第一代的杆状病毒进行表达;S6、获得改构蛋白:将步骤S5中表达得到的细胞培养物进行纯化,获得改构蛋白。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构建的改构蛋白能提高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减少漏检和错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β2-GP1改构蛋白及其构建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抗磷脂综合征(APS)为一种以反复动脉或者静脉血栓、病态妊娠和抗磷脂抗体(APL)持续阳性的疾患。抗磷脂抗体(APL)可同时导致多器官血管受累,表现为恶性高血压、轻度偏瘫、呼吸困难、肝梗死、心脏动脉血栓形成等症状。由于长期诊断困难,缺乏有效药物,患者死亡率高达75%以上。
抗磷脂综合征(APS)的分类必须满足至少一项临床(血管血栓形成或妊娠合并症)和一项实验室(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或抗β2-GP1抗体阳性)指标。
但是目前,在三种实验室标准的测试方法中,均显示出方法学缺陷,即成本过高、检测过程繁琐,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较大,且为单一抗体检测,容易出现患者疾病漏检。
研究表明,抗磷脂抗体(APL)检测中双阳性(aCL+、aβ2-GP1+)结果的患者,显示出与血栓和病态妊娠的强关联,因此联合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GP1抗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β2-GP1是一种由3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分子量约为50KD,具有4个糖基化位点,为高度糖基化的单链亲水蛋白;因其参与脂肪的转运和代谢,又称载脂蛋白H(Apolipoprotein H)。β2-GP1由5个从N末端编号为1-5的同源域组成。结构域1到结构域4由约60个氨基酸组成,这些氨基酸包含有同一个基序,该基序的特征是四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组成的框架。第5结构域与结构域1-4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含有6个Cys,组成3个内部二硫键,并且有一个不规则较长的C末端尾部,含有高度正电荷序列Cys281-Cys288和进化保守的疏水序列亮氨酸(Leu)313-色氨酸(Trp)316,为磷脂结合的关键部位,因此β2-GP1呈现强的亲脂特性。在中性pH条件下,第5结构域能与阴性磷脂(PL)稳定结合。
研究发现,在β2-GP1的5个结构域中,结构域1(D1)为抗β2-GP1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位点。另外,当β2-GP1结合心磷脂后形成的磷脂-蛋白复合物,这一种磷脂-蛋白复合物,将暴露出其中的结构域4(D4)的隐性表位,被β2-GP1依赖性抗心磷脂抗体(aCL)所识别,而这一种抗心磷脂抗体才有病理意义,成为β2-GP1依赖性抗心磷脂抗体(aCL)的抗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β2-GP1改构蛋白,通过将D1、D4和D5结构域通过一定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链接,形成一种能特异性结合抗β2-GP1抗体和抗aCL抗体的改构蛋白,该改构蛋白用于试剂盒能增加试剂盒的特异性,实现抗β2-GP1抗体和抗aCL抗体的联检,提高APS的检出率。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β2-GP1改构蛋白的构建方法、在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β2-GP1改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β2-GP1改构蛋白能够用于抗β2-GP1抗体和抗aCL抗体的同时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β2-GP1改构蛋白,包含结构域1蛋白区段、结构域4蛋白区段和结构域5蛋白区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携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携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70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