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针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6179.4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8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夏伟伟;张晓雅;高春燕;王朝江;董庆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G18/00;A01G18/2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南京金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9 | 代理人: | 林燕辉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针菇 菌株 及其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针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该菌株的菌盖呈金黄色、颜色亮丽、菌柄纤细、菌柄平均直径在0.25cm左右,菌柄颜色为黄白色且不易褐变,菌柄基部绒毛少且不黏连;适时采收后,经测定菌柄的平均木质素含量不高于2.50×103A280nm/kg,显著低于传统品种的木质素含量(3.05×103A280nm/kg),商品菇适口性好适合鲜食;冀金12适用于农艺设施栽培模式,单潮单袋出菇产量可达288±36.5g,经菇潮间期补水出菇技术,可以出三潮菇,平均总生物学效率在120~140%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针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
黄色金针菇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品性差,传统黄色金针菇品种因为菇体见光易褐变,菌柄绒毛多、基部黏连严重、韧性大(木质素含量高)、适口性差的缺点,一般需要经过加工(如腌渍)进行销售,很少鲜售。但金针菇经过腌渍等加工过程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商品性好、适合鲜售的黄色金针菇品种,从而扩展销售途径;另一方面是菌种少,北方农艺设施栽培用黄色金针菇品种严重短缺,多年来,一直是苏6这一个主栽品种。近几年由于菌种不断扩繁同时缺乏科学有效的菌种保藏技术,传统品种已经出现菌种老化和退化的现象,表现在产量降低、抗病性下降等;同时随着菇农栽培周期提前,低温低湿环境也容易造成金针菇商品性状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金针菇商品性差、菌种少、产量低等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金针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针菇菌株冀金12,保藏号为CGMCC No.1964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金针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母种繁殖:将冀金12接种于母种培养基,经第一培养后得到冀金12母种;
(2)原种培养:将所述冀金12母种接种于原种培养基上,经第二培养后得到冀金12原种;
(3)栽培种培养:将所述冀金12原种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经第三培养后得到冀金12栽培种;
(4)将所述冀金12栽培种接种于出菇袋培养基中,经菌丝培养、出菇管理后采收。
所述步骤(2)中,所述原种培养基的原料包括质量比为(75-80):(17-21):(0.5-1.5):(0.7-1.3)的棉籽壳、麸皮、石膏和石灰,原种培养基中的干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8-2.3)
所述步骤(3)中,所述栽培种培养基的原料包括质量比为(75-80):(17-21):(0.5-1.5):(0.7-1.3)的棉籽壳、麸皮、石膏和石灰,栽培种培养基中的干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8-2.3)。
所述出菇管理的具体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61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解码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室内机和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