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轴承基体多能场协同成形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4980.5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1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钱东升;王丰;华林;路晓辉;董昭华;刘昱伶;杨智皓;王守豪;左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C21D1/04;C21D1/46;C21D1/20;C21D1/22;C21D6/04;C21D8/00;C21D9/40;C21D1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轴承 基体 多能 协同 成形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高性能轴承基体多能场协同成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冷轧环工艺成形轴承基体;
S2、对轴承基体同步施加电脉冲和磁脉冲,进行电磁耦合辅助处理;
辅助电脉冲处理过程包括:设置脉冲峰值电流其中,R和r分别为轴承基体的外径和内径,J为通过轴承基体的脉冲电流密度,J的取值为1×106A/m2~2×106A/m2,使脉冲电流通过轴承基体的方向平行于轴承基体的轴向,在常温下对轴承基体施加60个及以上电脉冲作用,单个电脉冲作用的时间为0.01~1s,每施加完一次电脉冲作用后间歇0.1s~1s;
辅助磁脉冲处理过程包括:在磁饱和强度1.2~2.5T、磁场频率1.5~4Hz的条件下对轴承基体进行90~120s磁脉冲处理;
S3、对轴承基体进行复相组织调控热处理,以获得马贝复相组织;
S4、对轴承基体同步施加电脉冲和磁脉冲,进行电磁耦合强化处理;
强化电脉冲处理过程包括:对轴承基体进行60~300次连续电脉冲处理,两次连续电脉冲处理间隔5~60s,单次连续电脉冲处理中,电流密度低于1×106A/m2,单个电脉冲的作用时间为0.01s~1s,施加2~16个电脉冲;
强化磁脉冲处理过程包括:在磁场感应强度0.5~3T、磁脉冲频率1~100Hz的条件下对轴承基体进行60~480s磁脉冲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轴承基体多能场协同成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轴承基体的材质为普通轴承钢,步骤S3中,所述复相组织调控热处理过程包括:先将轴承基体缓慢加热至500~700℃进行再结晶,并保温一段时间;再将轴承基体快速加热840~860℃进行奥氏体化;然后对轴承基体进行盐浴,预淬火处理温度为160~220℃,使局部低碳区形成板条马氏体;再将轴承基体加热至240~280℃并保温,进行贝氏体转变;最后将轴承基体油冷至室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轴承基体多能场协同成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轴承基体的材质为高温轴承钢,步骤S3中,所述复相组织调控热处理过程包括:先将轴承基体缓慢加热至Acm温度点以上30~60℃,保温30min进行低温奥氏体化;然后继续加热至Acm温度点以上250~350℃,保温20min进行高温奥氏体化;随后将轴承基体快速冷却至MS相变点以上20~80℃保温,进行贝氏体等温淬火;再将轴承基体快速冷却至MS相变点以下进行马氏体淬火;待轴承基体冷却至室温后浸入-196~-120℃温度范围内的液氮冷冻箱中,进行冷处理,冷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出在大气环境中恢复至室温;最后将轴承基体加热至530~550℃范围内进行高温回火,保温一段时间后空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轴承基体多能场协同成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磁脉冲的波形设置为正弦波或方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498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