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电池混合自加热装置及基于其的自加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3276.8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6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徐梓铭;王海涛;梅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37;H01M10/6554;H01M10/66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电池 混合 加热 装置 基于 方法 | ||
1.一种低温电池混合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1)、晶体管(2)、热板(3)及晶体管驱动器(4);
所述电池(1)与热板(3)贴合设置,电池(1)的正极与晶体管(2)的D极连接,电池(1)的负极与晶体管(2)的S极连接;所述晶体管(2)安装在热板(3)上,晶体管(2)回路导通产生的热量被热板(3)充分吸收,通过热传导的形式传递给电池(1);
晶体管驱动器(4)一端为PWM控制信号输入端,另外两端分别与晶体管(2)的G极和S级连接,晶体管驱动器(4)能够通过PWM控制信号驱动晶体管(2)切换工作状态;
所述晶体管驱动器(4)为一个电阻和一共电容串联而成的低通RC滤波结构,用于将PWM脉宽调制信号滤波成DC电压信号;晶体管(2)被视为加热回路区中由PWM调控的可变电阻器,通过控制PWM脉宽使得晶体管(2)维持在加热区范围,使晶体管(2)加热稳定可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电池混合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的一端接PWM输入端,另一端的两个分支分别连接电容和晶体管(2)的G极;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2)的S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电池混合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由晶体管驱动器(4)驱动的晶体管(2)视为一个可调节电阻Re,能够通过PWM脉宽调控与晶体管驱动器(4)的过滤使晶体管(2)的电阻处于动态可调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电池混合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2)采用MOSFET管或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电池混合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池(1)通过导热胶与热板(3)贴合设置。
6.一种具备低温自加热功能的电池模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低温电池混合自加热装置叠加而成。
7.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低温电池混合自加热装置的自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晶体管驱动器(4)通过PWM脉宽控制对晶体管进行驱动器控制,实现晶体管(2)工作于加热区,进而实现电池(1)内部自加热与晶体管(2)回路加热的混合加热方式;其中:
电池(1)内部加热,视为热源I:通过电池(1)的电流为I,电池(1)内部自加热产生热量;
晶体管(2)视为热源II:通过晶体管(2)中的电流为Ih,通过PWM脉宽控制晶体管驱动器(4)使得晶体管(2)处于加热区,晶体管(2)回路产生热量并通过热板(3)将热量传递给电池(1);
热源I和热源II共同产热为低温电池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池(1)的电流为I,电池(1)内部自加热产生热量:
Qbat=I2Rin
Qbat为电池内部自加热产生的热量,Rin为电池内阻;
另一部分电流Ih进入晶体管回路中,通过PWM脉宽控制晶体管驱动器使得晶体管处于加热区,晶体管回路产生热量:
QMOS=Ih2Re
QMOS为晶体管回路产生的热量,Re为晶体管的等效电阻;
热源I和热源II共同产热为低温电池加热:
Q=Qbat+QMOS=I2Rin+Ih2Re
Q为混合自加热方法的总加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32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