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1635.6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9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兵;周洁;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晨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0/02 | 分类号: | C04B20/02;C04B18/1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滕敏 |
地址: | 212444 江苏省镇江市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骨料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混凝土废块运输到洗涤池内,浸泡6‑8h,去除黏着在废块表面的粉料,晾晒至表面无水渍,备用;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处理后的废块运输至颚式破碎机内,破碎处理后,投入筛选机内,筛分出20‑40mm、5‑20mm和小于5mm的再生混凝土骨料颗粒;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而成的混凝土骨料在制备完成后,表观密度均达到2800kg·m‑3以上,堆积密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骨料也大大提升,基本接近于天然混凝土骨料,同时,孔隙率低、吸水率大大下降,压碎指标也随之降低,大大提高了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建筑垃圾排放量逐年增长,可再生组分比例也不断提高。然而,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被运往郊外或城市周边进行简单填埋或露天堆存,这不仅浪费了土地和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建筑业对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长期以来,由于砂石骨料来源广泛易得,价格低廉,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而被随意开采,从而导致资源枯竭、山体滑坡、河床改道,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生产和利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生混凝土骨料是指废旧混凝土经破碎加工后所得粒径在40mm以下的骨料。由于再生混凝土骨料是由废旧混凝土破碎加工所得,相对于天然骨料,再生混凝土表面通常附有砂浆,也就是说,是由天然骨料和附着砂浆组成,这就导致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存在一定差异。
现有的再生混凝土骨料表观密度低,空隙率高,性能低,不能够完全代替天然骨料进行建筑建造,适用范围低,为此,提出一种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混凝土废块运输到洗涤池内,浸泡6-8h,去除黏着在废块表面的粉料,晾晒至表面无水渍,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处理后的废块运输至颚式破碎机内,破碎处理后,投入筛选机内,筛分出20-40mm、5-20mm和小于5mm的再生混凝土骨料颗粒;
步骤三、将20-40mm、5-20mm和小于5mm的再生混凝土骨料颗粒分别投入不同的水池内,加热至40-60℃,投入改性剂,浸泡18-24h,取出,晾晒至表面无水渍,备用;
步骤四、将所述步骤三中处理后的再生混凝土骨料颗粒分别投入处理罐中,微波照射35-40min,取出,得到再生混凝土骨料。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一中,对混凝土废块进行清洗时,搅动洗涤池,搅动频率为每小时2-3次。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二中,颚式破碎机的破碎频率为60-80r/min,筛分后的再生混凝土骨料颗粒中,粒径小于5mm的粉料收集至废料区内,充作混凝土粉料,粒径大于40mm的混凝土颗粒,重新投入颚式破碎机内,进行破碎工作,破碎后的再生混凝土颗粒重新投入筛选机内,筛选出20-40mm、5-20mm和小于5mm的再生混凝土骨料颗粒,并进行分类处理。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三中,改性剂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纤维填料、水、水泥和粉煤灰,所述纤维填料、水、水泥和粉煤灰的比例为0.6-0.8:1.5-1.8:0.4:0.7-0.9。
优选的:所述改性剂在制备时,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泥、粉煤灰加入搅拌机内,然后倒入水,搅拌15-20min;
(2)、加入纤维填料,搅拌5-8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晨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晨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6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