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媒体设备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1382.2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0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吴竞;李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国瑞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媒体设备 节能 控制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媒体设备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通过本发明创造,可提供一种基于门状态信息获取结果来开机控制位于人员容纳腔体内多媒体设备的新控制方法,即在发现人员容纳腔体的人员进出门处于打开状态后,向处于所述人员容纳腔体内的且当前状态为关机状态的多媒体设备发送开机指令,以便该多媒体设备及时开展正常的传媒信息播放工作,相比较于现有定时开/关机的控制方式,由于开机控制具有动态实时性,可以规避静态时间控制与动态人员流量相冲突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多媒体设备的传媒效率,也极大地节约了设备能耗,实现节能控制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媒体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媒体设备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乘客乘坐电梯或轨道车辆等移动性厢体都存在时效性。例如对于电梯而言,大部分时间的电梯轿厢内都处于无人状态,然而作为电梯传媒的轿内广告机却会一直处于持续播放状态,这不仅浪费了广告机的使用寿命,也极大地浪费了能源开销。为此,现有轿内广告机通常采用定时关机的方式实现广告停播,以及节约能效。例如设定于深夜时段(如当日23:00-次日6:00,即乘客相对较少的时段),使轿内广告机自动进入关机或待机状态,而其它时段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但是这种采取定时开/关机的方式,必然存在因设定的广告机工作时段会与大量的电梯无人时段相重合而导致广告机在进行无效工作的问题,并且在关机时段,也会有少量乘客无法接收到传媒信息的问题,最终降低了广告机的工作效率,使得设备能耗产生了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当前因静态时间控制与动态人员流量相冲突,而导致广告机工作效率不高和能耗浪费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媒体设备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基于对人员容纳腔体的门状态感知结果,动态地启停控制位于腔体内的多媒体设备,进而提高了多媒体设备的传媒效率,也极大地节约了设备能耗,实现节能控制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媒体设备的节能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人员容纳腔体的门状态信息;
若获取的门状态信息指示所述人员容纳腔体的人员进出门处于打开状态,向处于所述人员容纳腔体内的且当前状态为关机状态的多媒体设备发送开机指令,以便所述多媒体设备根据所述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播放多媒体资源。
基于上述发明内容,可提供一种基于门状态信息获取结果来开机控制位于人员容纳腔体内多媒体设备的新控制方法,即在发现人员容纳腔体的人员进出门处于打开状态后,向处于所述人员容纳腔体内的且当前状态为关机状态的多媒体设备发送开机指令,以便该多媒体设备及时开展正常的传媒信息播放工作,相比较于现有定时开/关机的控制方式,由于开机控制具有动态实时性,可以规避静态时间控制与动态人员流量相冲突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多媒体设备的传媒效率,也极大地节约了设备能耗,实现节能控制目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向处于所述人员容纳腔体内的且当前状态为关机状态的多媒体设备发送开机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再次获取所述人员容纳腔体的门状态信息;
若再次获取的门状态信息指示所述人员进出门处于关闭状态,确定所述人员容纳腔体内是否有人;
若无人,向所述多媒体设备发送关机指令,以便所述多媒体设备根据所述关机指令进行关机,停止播放所述多媒体资源。
通过上述可能设计,可以在人员进出门由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后,基于在所述人员容纳腔体内是否有人的确定结果,来决定是否关停多媒体设备,即在确认无人时,通过向所述多媒体设备发送关机指令,可以及时停止传媒信息播放工作,使关机控制也具有动态实时性,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设备的传媒效率,以及进一步地节约设备能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向处于所述人员容纳腔体内的且当前状态为关机状态的多媒体设备发送开机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