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0261.6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8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宝;刘亚超;张梓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33;G01J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李宁宁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监控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监控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传输装置以及综合显控装置,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基座、全景成像组以及长焦距镜头组,全景成像组与传输装置连接全景成像组包括可见光摄像头及红外热像仪,可见光摄像头及红外热像仪的有效视场角拼接之和为360°;长焦距镜头组与传输装置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监控系统,全景成像组可360°无死角的采集图像,根据监控的图像需要可设置可见光摄像头及红外热像仪的拍摄方向,采用红外图像和彩色图像并行的方式实施监控,从而到达监控需求;另外,当从全景图像中发现的可疑目标或者用户指定的特定目标,长焦距镜头组实时变焦,实现对可疑目标或特定目标的细节监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监控设备是将监控摄像头与互联网连接,使得监控摄像头监控的画面能够直接传入到控制室内的电脑显示屏上,同时可以集成智能行为识别算法,能够对画面场景中的目标进行识别,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产生报警提示用户。
虽然目前智能监控设备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但是有的智能监控设备备在使用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对目标的监控不到位、图像的清晰度受光影响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全景与目标细节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之一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监控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用于信号传输;以及综合显控装置,所述综合显控装置与所述传输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输装置传输的信号显示图像或向所述传输装置发送控制信号,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基座;全景成像组,所述全景成像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传输装置连接,所述全景成像组包括可见光摄像头及红外热像仪,所述可见光摄像头及所述红外热像仪的有效视场角拼接之和为360°;以及长焦距镜头组,所述长焦距镜头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传输装置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景成像组包括多个所述可见光摄像头以及多个所述红外热像仪;多个所述可见光摄像头的有效视场角拼接之和为180°;多个所述红外热像仪的有效视场角拼接之和为180°。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摄像头的数量为三个,每一所述可见光摄像头的有效视场角为60°;所述红外热像仪的数量为三个,每一所述红外热像仪的有效视场角为60°。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支架;以及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全景成像组连接,且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传输装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全景成像组旋转及调整所述全景成像组的俯仰角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摄像头上设置有第一补光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焦距镜头组包括:可见光长焦摄像头,所述可见光长焦摄像头与所述基座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的第一侧;以及长焦热像仪,所述长焦热像仪与所述基座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一俯仰装置,所述第一俯仰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传输装置连接;且所述可见光长焦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第一俯仰装置上,所述第一俯仰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可见光长焦摄像头的俯仰角度;以及第二俯仰装置,所述第二俯仰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传输装置连接;且所述长焦热像仪设置在所述第二俯仰装置上,所述第二俯仰装置用于调节所述长焦热像仪的俯仰角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长焦摄像头上设置有第二补光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传输装置连接;且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旋转装置上,所述旋转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基座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未经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02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