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危险区域自动感应识别报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3601.2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9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珂静;李小永;王长松;张维栋;黄园园;雷书然;刘江;张辉;樊祥石;闫运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辉瑞(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9 | 分类号: | G08B13/19;G08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罗斯青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天***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险 区域 自动 感应 识别 报警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危险区域自动感应识别报警装置,涉及红外报警控制装置技术领域。该危险区域自动感应识别报警装置,包括外部保护壳体,所述外部保护壳体的中心安装有报警装置本体,所述外部保护壳体与报警装置本体之间设置有安装限位机构,所述报警装置本体中心的顶部安装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的底部设置有信号比较器,所述报警装置本体中心的底部安装有报警扬声器,所述外部保护壳体后端的中心安装有充电机构。通过利用感应器分别对靠近和远离进出口的受控区域进行感应,通过生成的电压信号的大小变化判断人体是从室内到室外还是从室外到室内,实现了方向的识别,有效的防止室内进入室外发生报警的情况,实现了防误报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报警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危险区域自动感应识别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报警器是一种为防止或预防某事件发生所造成的后果,以声音、光、气压等形式来提醒或警示我们应当采取某种行动的电子产品,报警器(a l arm),分为机械式报警器和电子报警器,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式报警器越来越多地被先进的电子报警器代替,经常应用于系统故障、安全防范、交通运输、医疗救护、应急救灾、感应检测等领域,与社会生产密不可分,如:门磁感应器和煤气感应报警器,报警器主要利用现有的电话网络或则无线手机GSM.GPS网络,通过无线或则有线的方式,连通主人电话,或则手机,实现远程防盗功能的电子产品,如红外探测器,门磁,烟雾探测器,红外栅栏等。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或环境下,对于人体的出入方向会有特殊要求,为防止人体从室内走出室外而进入危险区域,一般都会在室内建设专用的自动感应报警装置,但目前现有的危险区域自动感应识别报警装置都是采用整体式的结构设计,一般建设在室内,不仅设备整体的体积较大,建设和安装的周期一般较长,而且整体的造价也相对较高,不利于小型的实验室、无菌室或临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为此,我们研发出了新的一种危险区域自动感应识别报警装置,该危险区域自动感应识别报警装置利用感应器分别对靠近和远离进出口的受控区域进行感应,通过生成的电压信号的大小变化判断人体是从室内到室外还是从室外到室内,实现了方向的识别,有效的防止室内进入室外发生报警的情况,实现了防误报警。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危险区域自动感应识别报警装置,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危险区域自动感应识别报警装置都是采用整体式的结构设计,一般建设在室内,不仅设备整体的体积较大,建设和安装的周期一般较长,而且整体的造价也相对较高,不利于小型的实验室、无菌室或临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危险区域自动感应识别报警装置,包括外部保护壳体,所述外部保护壳体的中心安装有报警装置本体,所述外部保护壳体与报警装置本体之间设置有安装限位机构,所述外部保护壳体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与报警装置本体相对应的缓冲保护底垫,所述报警装置本体中心的顶部安装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的底部设置有信号比较器,所述信号比较器的底部设置有操作控制板,所述报警装置本体中心的底部安装有报警扬声器,所述报警装置本体顶部的一侧安装有与信号比较器和报警扬声器相对应的报警闪烁灯,所述外部保护壳体顶部后端的中心设置有与报警装置本体相对应的固定机构,所述外部保护壳体后端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接机构,所述外部保护壳体后端的中心安装有充电机构,所述外部保护壳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硅胶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安装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滑块和第二导向滑块,所述报警装置本体外壁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滑块和第二导向滑块,所述外部保护壳体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滑块和第二导向滑块相对应的导向滑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滑块、第二导向滑块以及导向滑槽均呈T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滑块和第二导向滑块与导向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部保护壳体前端的中心开设有与报警装置本体相对应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辉瑞(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辉瑞(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3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