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几何纹理牛津纺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2991.1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6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吕桂娜;刘洋洋;曹媛媛;倪爱红;程嗣辉;谭玉洁;杜俊萍;刘艳;宋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1/00 | 分类号: | D03D21/00;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几何 纹理 牛津 面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几何纹理牛津纺面料及其生产工艺。所述的几何纹理牛津纺面料,面料经向为普通环锭纺纱线,纬向为赛络纺纱线,经纱为40~50S纱线,纬纱为8~12S纱线;面料经密为90~110根/英寸,纬密为48~55根/英寸,组织为2/2纬重平。生产工艺流程:配棉‑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染色‑整经‑浆纱‑穿筘‑织造‑整理‑成衣水洗。本发明通过对常规牛津纺面料纱线捻度及整理工艺进行调整,生产的面料具有几何纹理的外观,休闲、新颖、时尚,手感柔软不失挺括,面料舒适且透气性好,更好的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几何纹理牛津纺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面料的外观要求越来越趋向休闲、时尚化。常规牛津纺面料外观普通、单一、古板,缺乏时尚气息。
中国专利CN 201610569955.8公开了一种牛津纺面料,介绍了常规牛津纺面料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其整理工艺流程包括烧毛、退浆、丝光、液氨、定型、预缩,整理流程较长,且面料外观普通,没有特点。
中国专利CN201910421812.6公开了一种迷宫绉外观纯棉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点为:经纱需要二次加捻→蒸纱定捻,后整理处理流程为:缝头→溢流水洗→脱水→开幅→一次超柔软→松式水洗→二次超柔软→成品,加工工艺流程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几何纹理牛津纺面料,具有几何纹理的外观,休闲、新颖、时尚,手感柔软不失挺括,面料舒适且透气性好,更好的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面料可缝性好,应用范围广;本发明还提供其生产工艺,科学合理、简单易行。
本发明所述的几何纹理牛津纺面料,面料经向为普通环锭纺纱线,纬向为赛络纺纱线,经纱为40~50S纱线,纬纱为8~12S纱线;面料经密为90~110根/英寸,纬密为48~55根/英寸,组织为2/2纬重平。
其中:
所述的经纱采用环锭纺细绒棉纱线,经纱捻度正常,捻度范围在22~25捻/英寸。
所述的纬纱采用赛络纺细绒棉纱线,捻度范围在16~20捻/英寸,一次性加捻,不需用蒸纱定型。
本发明所述的几何纹理牛津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配棉:原料选用细绒棉,重量份数为8~10个批;
(2)开清棉:开清棉联合机工艺为:棉卷干定量400~450g/m,棉卷重量8~10kg,梳针滚筒速度为450~500r/min,综合打手700~800r/min;
(3)梳棉:梳棉机工艺设定为:刺辊速度为800~900r/min,锡林速度为300~350r/min,道夫速度为20~30r/min;
(4)并条:并条工艺参数设定为:熟条定量20g~25g/5m,出条速度200~260m/min;
(5)粗纱:粗纱主要工艺参数为:捻系数为80~90,定速700~800r/min;
(6)细纱:细纱主要工艺参数为:经纱纯棉40~50S,设定捻度为22~25捻/英寸,钳口隔距为3.5~4mm,后牵伸倍数为1.4~1.6;纬纱纯棉8~12S,设定捻度为16~20捻/英寸,钳口隔距为3.0~3.5mm,后牵伸倍数为1~1.25;
(7)络筒:络筒工序主要工艺参数为:车速650~700m/min,摆幅±10%;
(8)染色: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温度60~80℃,染色时间2~4小时;
(9)整经:分批整经机,整经速度500~600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2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光学系统
- 下一篇:测试序列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