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轨迹图像识别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1723.8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0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冯卓明;宋清华;刘卫忠;吴咏泉;张鹏;吴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9/25;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轨迹 图像 识别 侵入 负荷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用电负荷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轨迹图像识别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及方法,基于轨迹图像识别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包括:电器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AI识别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云端;所述基于V‑I轨迹图像识别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包括:负荷数据采集、提取投切电器的电流和电压数据、V‑I轨迹图合成、V‑I轨迹图识别、识别结果上传。本发明采用电磁式传感器,避免了对原用电系统产生干扰;安装简单,不用改变原用电系统电路;通过将电器的电气特征转化为V‑I轨迹图,利用成熟的图像识别技术,更准确地识别电器种类;同时V‑I轨迹图库与现有的电器特征库相比,建立与维护工作更加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电负荷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轨迹图像识别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非侵入式用电负荷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可以应用于智能公寓、智慧家居,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居民用电的组成情况,做到需求侧响应等,同时用户可以了解自己的用电习惯,提高自己的节能意识。但是,现有技术多采用低频的负荷采集方式,会导致识别精度低,实时性差,不能及时反映负荷变化;高频的采集方式又会导致数据传输量大,网络依赖性强;同时传统的负荷特征库建立比较繁琐,需要人工提取负荷特征,如果前期特征提取不全,会导致后序特征库的维护工作量加大。因此,亟需一种新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多采用低频的负荷采集方式,会导致识别精度低,实时性差,不能及时反映负荷变化;高频的采集方式又会导致数据传输量大,网络依赖性强;同时传统的负荷特征库建立比较繁琐,需要人工提取负荷特征,如果前期特征提取不全,会导致后序特征库的维护工作量加大。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和意义为:通过结合AIOT技术,将负荷数据采集和负荷识别都放在数据采集的边缘处,避免了大量数据的上传;将传统的特征库转化为V-I轨迹图像,一张V-I轨迹图可以包含更多的负荷特征信息,从而降低了负荷特征库的维护工作;同时结合云服务,可以让用户不断完善负荷V-I轨迹图像库,使得识别电器种类更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V-I轨迹图像识别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V-I轨迹图像识别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轨迹图像识别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包括:电器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AI识别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云端。
电器数据采集模块,由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计量芯片组成,传感器安装在家庭用电的入口,用于采集家庭用电的电流、电压值,电能计量芯片将电流、电压传感器输出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并统计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将实时电流、电压值、功率值传递给主控模块;
主控模块,采用低功耗的MCU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对电器数据采集模块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功率变化情况判断是否有电器投切事件发生,如果存在电器投切,则根据电流、电压数据生成投切电器的V-I轨迹图像,并将生成的V-I轨迹图传输给AI识别模块;
AI识别模块,通过I2C与主控模块连接,采用专有的AI处理器,可以在超低功耗下进行高速卷积神经网络计算,能够迅速对V-I轨迹图进行识别得到结果;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AI识别模块输出的识别结果通过网络的方式传输到云端数据库;
云端,主要有数据库、AI学习功能,数据库对边缘端上传的用电数据进行存储,用于应用端数据访问,AI学习功能用于对电器V-I轨迹图进行训练,生成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下载到AI识别模块中。
进一步,所述基于V-I轨迹图像识别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整体架构分为三层:端/边缘层、云端、应用层;
端/边缘层:传感器、电能计量芯片、MCU、AI模块以及通信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17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