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缠绕结构壁管的承口密封圈嵌槽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1331.1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2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牛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有容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7/04 | 分类号: | B29C57/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结构 密封圈 加工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缠绕结构壁管的承口密封圈嵌槽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所述加工设备包括缠绕结构壁管旋转驱动装置、嵌槽切削加工装置和承口定位机构;所述承口定位机构包括承口端面定位架和承口承托辊。本发明可在缠绕结构壁管的承口内壁上加工出一条槽深基本一致的密封圈嵌槽,使密封圈得以稳定可靠地嵌入承口嵌槽中,由此实现了对缠绕结构壁管承口密封圈嵌槽的机械化加工,进而实现了缠绕结构壁管通过密封圈密封承插口的塑料管道连接方式,对缠绕结构壁管的生产、对简化缠绕结构壁管的管道连接工艺、提高管道铺设效率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缠绕结构壁管的制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缠绕结构壁管的承口密封圈嵌槽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以缠绕结构壁管作为输送管道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这类管道的相互连接,一般都是采用粘接或电熔焊接的方式进行承、插口的对接,以组成长向管路。而采用粘接或电熔焊接的方式对接缠绕结构壁管,虽然保证了缠绕结构壁管对接处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但存在有加工操作步骤多、工效低的问题,影响了整条管路的铺设进度和施工周期。
曾有人设想将普通铸铁管路的对接所采用的在承口内设置密封圈的方式应用到缠绕结构壁管的对接上,以免除缠绕结构壁管的粘接或电熔焊接的繁琐操作方式,从而提高管路铺设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缠绕结构壁管是一种有塑性的塑料管道,其承口直径还大于管身直径,而且其自身还不是一个标准的圆形结构,并且由于制备工艺的原因,导致承口的壁厚也不是沿周圈一致的。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承口密封圈嵌槽的加工不能使用传统的机械切削加工设备进行加工,而目前也没有其他可用的专用加工设备出现。因此使得缠绕结构壁管通过密封圈密封承插口的连接方式还仅仅是停留在设想阶段而不能予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缠绕结构壁管的承口密封圈嵌槽加工设备,以解决缠绕结构壁管承口密封圈嵌槽不能进行机械化加工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就是提供一种缠绕结构壁管承口密封圈嵌槽的加工方法,以实现缠绕结构壁管承口密封圈嵌槽的机械化加工,进而实现缠绕结构壁管通过密封圈密封承插口的连接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缠绕结构壁管的承口密封圈嵌槽加工设备,包括:
缠绕结构壁管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托辊以及驱动所述托辊旋转的动力驱动装置;所述缠绕结构壁管旋转驱动装置用于水平承托缠绕结构壁管的管体,并驱动缠绕结构壁管绕轴心线旋转;
嵌槽切削加工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升降平台、支撑所述升降平台的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上的切削机构;所述嵌槽切削加工装置用于在缠绕结构壁管的承口内壁上加工出一条嵌接密封圈的环圈形嵌槽;以及
承口定位机构,设置在嵌槽切削加工装置中的所述机架上,其包括承口端面定位架和承口承托辊,所述承口端面定位架用于对缠绕结构壁管进行轴向定位,所述承口承托辊用于在切削刀具的配合下对承口的切削加工段进行局部圆弧态的定位。
所述托辊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为并排且平行设置的两根,所述托辊的轴心延长线指向所述机架。
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面接有垂直于地面的支杆,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杆滑动配合的插槽或插环,所述升降气缸的缸体垂直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升降气缸的缸杆上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平台底面的中部位置。
所述切削机构包括通过轴承座支撑连接的刀轴、驱动所述刀轴旋转的驱动马达以及设置在刀轴前端用于安装切削刀具的刀头架;所述刀轴呈悬臂态横向设置,其连接刀头架的一端从所述升降平台的边缘探出。
所述切削刀具的刃口包括一段方形凸刃段和一段斜钩凸刃段。
在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有控制所述机架沿纵向调整机位的纵移调整机构以及控制所述机架沿横向调整机位的横移调整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有容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有容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1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