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屏下指纹图像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3617.5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3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剑扬;庄铭泳;吴晓芳;黄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 图像 生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屏下指纹图像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训练一个生成对抗神经网络,用于非屏下指纹图像与屏下指纹图像相互转换风格;
2)利用步骤1)训练完成的生成对抗神经网络进行图像转换,将输入的非屏下指纹图像转换为生成的屏下指纹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屏下指纹图像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生成对抗神经网络包括第一生成单元、第一判别单元、第二生成单元和第二判别单元;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将输入的非屏下指纹图像转换成生成的屏下指纹图像;第一判别单元用于判别输入的图像是否是屏下指纹图像;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将输入的生成的屏下指纹图像转换为生成的非屏下指纹图像;第二判别单元用于判别输入的图像是否是非屏下指纹图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屏下指纹图像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训练一个生成对抗神经网络的具体步骤为:
(1)获取第一图像,为非屏下指纹图像;
(2)获取第二图像,为真实的屏下指纹图像;
(3)将第一图像输入生成对抗神经网络的第一生成单元中转换,输出第三图像,为生成的屏下指纹图像,其中,第三图像具有上述第一图像的生物特征内容但是成像风格是第二图像的风格;
(4)将第三图像与第二图像输入生成对抗神经网络的第一判别单元中,输出判断结果,其中,判断的结果分为输入的图像是屏下指纹图像与不是屏下指纹图像两种结果;
(5)将第三图像输入生成对抗神经网络的第二生成单元,生成第四图像,为生成的非屏下指纹图像;
(6)将第四图像与第一图像输入生成对抗网络的第二判别单元,输出判断结果,其中,判断的结果分为输入的图像是屏下指纹图像与不是屏下指纹图像两种结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屏下指纹图像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利用步骤1)训练完成的生成对抗神经网络进行图像转换的具体步骤为:
(1)获取一幅非屏下指纹图像;
(2)采用训练完成的生成对抗神经网络对上述获取的非屏下指纹图像进行风格转换;
(3)输出一幅生成的屏下指纹图像,该图像既带有屏下指纹图像的成像特征,同时又带有与输入的非屏下指纹图像中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
5.屏下指纹图像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设有获取单元、转换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非屏下指纹图像;获取单元的输出端接转换单元,转换单元用于将上述获取的屏下指纹图像转换为生成的屏下指纹图像;转换单元的输出端接输出单元,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生成的屏下指纹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36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秒激光平面玻璃打孔设备
- 下一篇:基于图像对比的公路车辆检测方法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