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介入式旋磨装置的驱动轴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7771.1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6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匠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12 | 分类号: | C25D3/12;C25D15/00;C25D5/14;C25D5/02;C25D5/48;C25D17/02;C25D21/02;C25D21/18;A61B17/320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之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6 | 代理人: | 吕战竹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新仓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介入 式旋磨 装置 驱动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介入式旋磨装置的驱动轴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先将所述柔性轴设置有所述电镀段的部分置于溶解有镍离子电镀液的电镀池中,进行一次电镀,形成第一电镀层;然后将所述柔性轴设置有所述电镀段的部分置于所述电镀池中的磨粒槽中,进行二次电镀,在所述柔性轴的表面形成第二电镀层;最后对所述第二电镀层进行磨削处理,在所述柔性轴上形成带有磨粒的旋磨层;其中,所述磨粒槽内放置有磨粒,且磨粒槽的槽壁可供所述电镀液穿过并阻隔磨粒。本发明能够降低磨粒的使用量,以及磨粒与柔性轴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介入式旋磨装置的驱动轴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介入式医疗装置是现有医疗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医疗仪器,如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逐渐成为致死性较高的疾病之一,其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脂肪、纤维、钙质在血管壁上沉着形成斑块,阻碍了血液的正常流通,导致血管阻塞。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介入球囊及支架治疗,将粥样硬化斑块推入血管壁内从而疏通血管、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以及周边动脉疾病。但对于严重钙化的病灶,以及特殊部位的病灶,如关节处,由于其内部空间太过狭窄,球囊及支架无法在钙化的血管中完全张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介于此,现有医疗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动脉旋磨术来移除严重钙化的斑块的临床方案,相应地出现了一种介入式旋磨装置,其驱动轴由柔性轴以及其上连接或者设置的旋磨头形成,手术时,将驱动轴伸入血管内,旋磨头通过旋转磨削斑块,以增加血管的有效空间。
对于在柔性轴的表面电镀旋磨层形成的旋磨头,现有的制造方法是先将磨粒直接放置于容纳有电镀液的电镀池中,然后将柔性轴放置在电镀液中进行电镀。然而,这种方法,由于柔性轴的表面比较粗糙,磨粒与柔性轴直接贴合,形成的旋磨层的可靠性较低;有的方法中,为了提高磨粒与柔性轴的连接可靠性,会增加旋磨层的厚度,而此时磨粒是分布于整个旋磨层的厚度,但是实际起作用的磨粒仅仅为在表面的磨粒,无疑会浪费磨粒,增加制造成本。且这种方法,由于电镀池相对于柔性轴的直径来说经常很大,为了保证电镀在柔性轴上的磨粒密度和均匀性,常常需要在电镀池中加入大量的磨粒,而实际电镀在柔性轴的磨粒又很少,且电镀完成后电镀液中的磨粒很难甚至基本无法回收,因此造成磨粒的大量浪费,增加制造成本;且磨粒直接电镀在柔性轴上,可靠性较低,降低了手术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介入式旋磨装置的驱动轴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制备方法中造成的磨粒浪费以磨粒与柔性轴连接的可靠性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介入式旋磨装置的驱动轴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S100:采用多股弹簧丝螺旋缠绕形成柔性轴;
S200:将所述柔性轴上的非电镀段包覆保护层,裸露出电镀段;
S300:将所述柔性轴设置有所述电镀段的部分置于溶解有镍离子电镀液的电镀池中,进行一次电镀,形成第一电镀层;
S400:将磨粒放置于所述电镀池中的磨粒槽中,使磨粒与所述磨粒槽中的电镀液均匀混合;
S500:将所述柔性轴设置有所述电镀段的部分置于所述磨粒槽中,进行二次电镀,在所述柔性轴的表面形成第二电镀层;
S600:去除所述保护层,并对所述第二电镀层进行磨削处理,在所述柔性轴上形成带有磨粒的旋磨层;
其中,所述磨粒槽的槽壁可供所述电镀液穿过并阻隔所述磨粒。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0包括步骤:
S110:采用多股弹簧丝螺旋缠绕形成线圈轴;
S120:在所述线圈轴的两端分别进行焊接,使两端的各弹簧丝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柔性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匠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匠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77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循环强迫汽化便携快速降温制冷装置
- 下一篇:高速旋磨机构及介入式旋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