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模态数据融合的变电站设备故障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6708.6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3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颜楠楠;朱皇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4;G06K9/62;G06Q10/00;G06Q50/06;G01R3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刘跃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模 数据 融合 变电站 设备 故障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模态数据融合的变电站设备故障检测方法,拍摄作业点的电力设备场景的可见光与温度图双模态图像;基于SIFT和PSO算法完成对可见光与温度图双模态图像的像素级对齐,使用多模态目标检测与实例分割模型对双模态数据中的电力设备进行自动识别,对实例分割后的电力设备图像,使用基于温度图的规则判定电力设备是否出现故障。本发明中双模态数据融合的变电站设备故障检测方法同时利用电力场景的可见光与温度图双模态,综合利用可见光的成像高清晰度与温度图的温度特性这一互补信息完成更为准确的实例分割,从而更为精确地识别出场景中的电力设备并基于此完成基于温度分析地故障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设备故障巡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双模态数据融合的变电站设备故障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力设备故障检测往往采用人工的形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巡检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的自动电力设备故障检测算法开始发展。之前常用的自动故障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单模态的检测方法,即基于红外光模态完成对电力设备的目标检测,再基于红外光检测的结果完成基于温度的故障检测。由于红外光成像相对模糊,分辨率较低,因此难以保障红外光目标检测的准确率,从而影响故障检测的性能。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双模态数据融合的变电站设备故障检测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模态数据融合的变电站设备故障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双模态数据融合的变电站设备故障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输入,在巡检开始前,将作业数据预先输入至巡检机器人中,使得巡检机器人到达一个作业点;
S2:拍摄所述作业点的电力设备场景的可见光与温度图双模态图像;
S3:基于SIFT和PSO算法完成对可见光与温度图双模态图像的像素级对齐,并将对齐得到的双模态数据输入到多模态目标检测与实例分割模型中;
S4:使用训练完成的、基于中端融合的所述多模态目标检测与实例分割模型对所述双模态数据中的电力设备进行自动识别,具体为:
S4.1:将温度图和可见光图像分别输入到训练完成的对应模态的骨干网络中、并提取特征;
S4.2:将两个模态的各个尺度特征通过拼接的方式进行融合;
S4.3:将融合后的特征输入到推荐候选框生成、推荐候选框分类以及分割预测模块中,完成对双模态数据的电力设备图像实例分割;
S5:对实例分割后的电力设备图像,使用基于温度图的规则判定所述电力设备是否出现故障;
S6:返回当前场景的故障检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作业数据包括变电站地图、每个电力设备的名称编号列表以及每个作业点信息。
优选的,所述可见光与温度图双模态图像采用巡检机器人的可见光与温度图双摄像头拍摄。
优选的,所述基于温度图的规则判定所述电力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具体步骤为:
通过设定的规则对所述电力设备包含的像素点的温度值进行判定,
若所述电力设备中的像素点温度值与规则不相符,则判定所述电力设备为故障设备,并将电力设备的名称编号、故障信息反馈给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67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