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密封圈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4430.9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1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臧晓秋;苏永华;高策;苏伟;刘斌;高静青;吴延伟;李锐;刘伟;吴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鑫拓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赵洋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密封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密封圈,包括若干密封单元(1),各所述密封单元(1)周向连接为环状结构,所述密封单元(1)为弹性单元,各所述密封单元(1)间的结合面为弧面或阶梯面或弧面与阶梯面的结合。不同吨位的支座只需根据橡胶垫直径大小增减密封单元数量即可满足设计,密封单元可进行批量生产,大大降低支座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支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圈。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桥梁支座是连接、约束桥梁上下部结构的重要构件,对于桥梁的承重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桥梁支座结构多种多样,其中盆式橡胶支座最为常见,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盆式橡胶支座内的内密封圈及橡胶垫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材料及结构的选取影响着橡胶支座的质量,进而影响着桥梁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盆式橡胶支座密封圈主要采用黄铜。盆式橡胶支座盆壁与密封环间有相对振动而产生的累积滑移,铜密封圈磨损里程不长,从而影响密封效果及使用寿命,不能良好的适用于有大转角、频繁位移等要求的支座。
现有的盆式橡胶支座密封圈由多个开口圆环组成,不同橡胶垫直径所用的铜密封圈直径、截面尺寸及个数均不同,并且截面尺寸较大的铜密封圈需采用开槽结构,目前盆式橡胶支座的设计范围已扩至100t~10000t,对应的橡胶垫直径在200mm~1500mm,这种尺寸的多样性,难以实现密封圈的批量生产,生产组织不方便,且加工精度难保证,生产成本较高,组装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盆式橡胶支座密封圈不能良好的适用于有大转角、频繁位移等要求的支座,铜密封圈磨损里程不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密封体系,通过的密封圈模块化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密封圈,包括若干密封单元,各密封单元周向连接为环状结构,密封单元为弹性单元,各密封单元间的结合面为弧面或阶梯面或弧面与阶梯面的结合。
密封单元设置凹凸两变曲率接触面,保证密封体系联锁成型后,各密封单元间无缝隙,避免橡胶垫顶部边缘从缝隙中挤压变形而溢出盆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密封圈,作为优选方式,密封单元包括周向密封部、径向密封部、轴向密封部和连接部,周向密封部的两相对面为在周向密封部表面形状相同、凹凸性相反且可相互配合的弧面,连接部设置于周向密封部一侧弧面上,轴向密封部和径向密封部相互垂直设置于周向密封部与两弧面相邻的两相邻面上。
径向密封部和轴向密封部用于密封单元轴向和径向安装,周向密封部首尾相连,并配合非平面的结合面形成密封。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两密封单元。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密封圈,作为优选方式,周向密封部为六面体结构,周向密封部包括周向密封部本体、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相对设置于轴向密封部本体两侧,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均为变曲率曲面,第一结合面为凸曲面,第二结合面为凹曲面。
连接面为变曲率曲面(一凹一凸),有利于体系弯曲成圆,且没有缝隙,周向分布与橡胶垫匹配。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密封圈,作为优选方式,周向密封部还包括连接孔,连接孔为设置于第二结合面上的沉孔,连接孔与周向密封部共轴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密封圈,作为优选方式,连接部为设置于第一结合面表面且与连接孔相互配合的楔形凸起。
密封单元在变曲率凹面开槽,变曲率凸面设置连接头,连接头端部为楔形。后一密封单元的连接头端部插入前一密封单元变曲率凹面所开槽内,两个密封单元5形成联锁,多个密封单元以该方式联锁成环,嵌于橡胶垫边缘,形成密封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鑫拓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鑫拓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4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