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脐带血制备PRP的方法及制备PRP在制备糖尿病性难愈合创伤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7166.6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6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杜为;张莉;张亚斌;贺雪萍;杨俊晔;韩俊领;张宇;杨文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16 | 分类号: | A61K35/16;A61P17/02;A61P3/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00384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脐带血 制备 prp 方法 糖尿病 愈合 创伤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脐带血制备PRP的方法及制备PRP在制备糖尿病性难愈合创伤药物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使用优选的离心力对脐带血进行第一次离心,去除下层的细胞层,使用优选的离心力将上层的血浆层进行第二次离心,用第二次离心后的上清(乏血小板血浆)调整血小板浓度为(1000±100)×109/L,即得PRP,加凝血酶制备成凝胶使用,或PRP和第二次离心后上清(乏血小板血浆)分别于‑20±2℃保存,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调整血小板浓度。本制备方法在保证血小板高回收率的前提下降低了对离心力的要求,将制备好的脐带血PRP应用到糖尿病性难愈合创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中,能够很好地促进糖尿病性难愈合创伤的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脐带血PRP的制备方法,尤其是利用低离心力获得高回收率脐带血富血小板血浆(PRP)的离心制备方法及PRP在制备糖尿病性难愈合创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将新鲜全血通过特定离心方式得到的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是一种血小板浓缩物,通常为人体正常血小板浓度的3-5倍,含有大量的多种生长因子[Mussano F,Genova T,Munaron L,et al.Platelets. 2016;27(5):467-471]。1984年,Okuda等首先发现从血浆中提取出来的PRP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Umeno Y,Okuda A,Kimura G.Cell Sci.1989;94:567-575]。随着PRP的研究的深入,1997年Whitman等率先将自体PRP制成血小板凝胶与自体骨或异体骨相结合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得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Whitman DH,Berry RL,Green DM.Oral MaxillofacSurg.1997;55(11):1294-1299]。2018年,王泽蓉等应用同种异体PRP制成血小板凝胶治疗难愈合性创面患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愈合率达到86%[王泽蓉,范娅涵,张红等.临床血液学杂志.2018;31(12):895-897]。
PRP富含多种生物活性蛋白,较为经典的包括多种生长因子和抗菌肽等,用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发挥不同的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及组织再生,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包括整形外科[Wang D,Rodeo SA.JBJS Rev.2017;5(9):e7]、骨科[FotouhiA,Maleki A,Dolati S,et al.Biomed Pharmacother.2018;104:652-660]、心肌再生[Spartalis M,Tzatzaki E,Nikiteas N,et al.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7;21(18):3983-3984]和运动医学[Kaux JF,Emonds-Alt T.Platelets. 2018;29(3):213-227]等的治疗;加之PRP无论在体内或体外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并已经证明其对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等细菌均有抑制作用[Li T,Ma Y,Wang M,etal.Infect Drug Resist.2019;12:297-309],特别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Ahmed M,Reffat SA,Hassan A,et al.Ann Vasc Surg.2017;38:206-211],更使得PRP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了临床的重视和关注。PRP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再生医学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自体PRP技术已经成为医院临床治疗的收费项目。异基因PRP技术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已经进行临床试验,得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Umeno Y,Okuda A,Kimura G.J CellSci.1989;94:567-5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71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