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存储介质、显示驱动芯片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4217.X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5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名;梁吉德;李瑞亮;张峰;邓建懂;李牧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李晓霞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检测 方法 存储 介质 显示 驱动 芯片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存储介质、显示驱动芯片和设备。显示装置包括多条信号线、检测线、复位线、至少两个检测开关、至少一个复位开关以及至少三个移位单元。信号线通过检测开关与检测线电连接,复位线通过复位开关与检测线电连接,检测开关的控制端与移位单元电连接。在缺陷检测阶段:与相邻的两条信号线连接的两个检测开关分别连接的两个移位单元在输出有效电平信号的次序上间隔一次有效电平信号的输出,则相邻两条信号线依次与检测线导通;且在相邻两条信号线与检测线分别导通的期间,控制复位开关开启,通过复位线对检测线进行复位。能够实现对依次相邻的至少两条信号线自动进行线缺陷的检测,且避免检测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存储介质、显示驱动芯片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显示功能的手机、电脑、电视、智能穿戴设备等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用户对这些显示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液晶显示技术还是有机自发光显示技术,为了实现显示都需要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各种信号线。而由于信号线的工艺制程或者其他原因,信号线存在断线风险,导致显示时出现黑线条或者白线条,而影响显示效果、甚至影响显示信息的准确性。
当显示屏存在信号线断线时,目前主要通过软件定位或者显微镜定位的方法确定断线的位置。当用户使用的产品出现显示问题时,需要返厂进行维修检测,而且需要用到装有软件的检测设备、显微镜等设备。对线缺陷检测的成本高、效率低。
因此,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存储介质、显示驱动芯片和设备,能够实现对线缺陷的自动检测、降低检测成本,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存储介质、显示驱动芯片和设备,解决了对线缺陷自动检测、降低检测成本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芯片、多条信号线和多个子像素,多条信号线与芯片相连,多条信号线用于传输芯片向其输出的电信号;多条信号线与多个子像素电连接,在显示装置工作在显示阶段时,多条信号线用于向多个子像素提供信号以控制多个子像素发光;
显示装置还包括检测线、复位线、至少两个检测开关、至少一个复位开关和至少三个移位单元;其中,
检测开关的控制端与一个移位单元电连接,用于在其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时,将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
至少两个检测开关包括第一检测开关和第二检测开关;第一检测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信号线和检测线电连接;第二检测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二信号线和检测线电连接;其中,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是相邻的两条信号线;
至少一个复位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检测线和复位线电连接;复位开关用于在其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时,将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
至少三个移位单元依次连接,至少三个移位单元用于在接收控制信号之后依次输出有效电平信号;
芯片用于确定显示装置工作在缺陷检测阶段时:
向信号线提供检测参考信号;
向至少三个移位单元提供控制信号,使得至少三个移位单元依次输出有效电平信号,其中,与第一检测开关电连接的移位单元和与第二检测开关电连接的移位单元在输出有效电平信号的次序上间隔一次有效电平信号的输出;
向复位线提供复位信号,使得第一检测开关的控制端和第二检测开关的控制端分别接收有效电平信号的期间,将复位信号提供给检测线,对检测线进行复位;
接收检测线获取的检测结果信号;并根据检测结果信号、以及向信号线提供的检测参考信号,确定与该检测结果信号对应的检测开关电连接的信号线是否存在线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42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