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2401.0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2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高阳;刘海洋;谷小兵;白玉勇;崔焕民;李飞;荆亚超;麻晓越;杨言;彭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18;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烟气 脱硫 废水 资源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其中,资源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首尾连通的一级反应器、除氨氮机构、二级反应器、除油机构、浓缩机构和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其中,所述除氨氮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吹脱塔和氯氧化池;所述一级反应器与所述吹脱塔连通,所述氯氧化池与所述二级反应器连通;所述浓缩机构和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分别与所述一级反应器反向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与所述氯氧化池反向连通。本发明的资源化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各个单元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服务,能够有效处理高氨氮、高含油、高硬度的烧结机脱硫废水,同时实现废水中盐组分的有效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钢铁冶炼工序中烧结工艺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所排出的废气在整个钢铁厂中所占的比例为:烟气17%、SO2 6%、NOx 20%。因此,烧结烟气的治理成为钢铁工业SO2减排的重点。
烧结烟气脱硫是钢铁行业实现二氧化硫污染减排的关键,形式严峻,任务紧迫。目前,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凭借其脱硫剂和吸收剂利用率高、反应时间短和脱硫效率高等特点而被各个行业广泛采用,其中,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是世界上应用最多、技术最成熟的脱硫工艺,此工艺也比较适合于烧结烟气脱硫。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会产生部分废水,即脱硫废水,对于电厂的烟气脱硫废水,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处理工艺,即中和、沉降、絮凝和浓缩澄清。而烧结烟气湿法脱硫产生的脱硫废水目前也是我国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并且烧结烟气脱硫废水的水质与煤炭石油等原材料杂质含量、不同的脱硫工艺以及运行条件有密切关系,烧结烟气脱硫废水中悬浮物含量、硬度、重金属、油类、氨氮含量与烧结工艺原材料性质也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烧结烟气脱硫废水呈弱酸性,悬浮物、钙镁离子、重金属、氨氮等含量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
目前,钢铁工业烧结烟气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大多借鉴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但是,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废水水质与烧结湿法烟气脱硫废水水质有明显区别,如烧结湿法烟气脱硫废水中油类、氨氮等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而前者含量较低,甚至不含氨氮和油类。因此,对于烧结烟气脱硫系统及工艺,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烧结烟气脱硫废水处理工艺尚不成熟。然而,随着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针对高浓度烧结烟气脱硫废水,开发适应性强、运行成本低的烧结烟气脱硫废水的资源化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烧结厂脱硫废水的资源化和零排放处理;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处理高氨氮、含含油、高硬度的烧结烟气脱硫废水。
本发明提供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首尾连通的一级反应器、除氨氮机构、二级反应器、除油机构、浓缩机构和双极膜电渗析装置;
其中,所述除氨氮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吹脱塔和氯氧化池;所述一级反应器与所述吹脱塔连通,所述氯氧化池与所述二级反应器连通;
所述浓缩机构和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分别与所述一级反应器反向连通;所述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与所述氯氧化池反向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多级并联连接的三联箱预处理机构和调节池;
每级所述三联箱预处理机构均包括依次连通的中和池、反应池和絮凝池;
所有所述絮凝池均与所述调节池连通;所述调节池与所述一级反应器连通。
进一步,所述除油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浮池、活性炭吸附器和超滤装置;
所述二级反应器与所述气浮池连通,所述超滤装置与所述浓缩机构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2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