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芦苇吸管内壁自动化抛光去绒毛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1115.2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3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德伟 |
主分类号: | B24B29/08 | 分类号: | B24B29/08;B24B41/00;B24B41/06;B24B55/06;B27J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25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芦苇 吸管 内壁 自动化 抛光 绒毛 工艺 | ||
1.一种芦苇吸管内壁自动化抛光去绒毛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芦苇自动上料:设置传送组件(1)、切割组件(2)、推动组件(3)、固定组件(4)、抛光组件(5)、吸收组件(6)和分段组件(7),使用时通过操作人员将芦苇放置到传送组件(1)的第一输送部件(11)上,通过第一输送部件(11)将芦苇输送到切割组件(2)下方处;
步骤2.将芦苇切割成大小一致:由切割组件(2)先对芦苇进行固定,再对芦苇的首端和末端进行切割,使芦苇的大小一致,为抛光组件(5)、吸收组件(6)和分段组件(7)可以更好的对芦苇进行加工;
步骤3.固定组件将切割好的芦苇夹持固定:再由切割组件(2)切割后通过第一输送部件(11)将芦苇移动到推动组件(3)上,再由推动组件(3)对芦苇进行推动到第二输送部件(12)上,通过第二输送部件(12)先将芦苇移动到固定组件(4)处,通过固定组件(4)对芦苇进行固定夹持,为抛光组件(5)和吸收组件(6)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步骤4.对芦苇内壁自动抛光:再通过抛光组件(5)对芦苇的输出端对芦苇内壁进行转动抛光,使芦苇内部的粗糙度降低变得更加圆润;
步骤5.对芦苇内部的绒毛进行吸收装载:再由吸收组件(6)的输出端将芦苇内部的绒毛进行吸收装载,从而可以对绒毛进行收集,来防止绒毛会掉落到设备上,影响设备作业的环境;
步骤6.对抛光完的芦苇进行分段:最后通过第二输送部件(12)将芦苇输送到分段组件(7)的下方处,通过固定组件(4)再一次对芦苇进行固定夹持,通过分段组件(7)对芦苇进行分段,使芦苇能够分成几段,获得所需的芦苇吸管;
步骤7.芦苇吸管自动下料装袋:最后,再通过第二输送部件(12)上的辊筒(124)将芦苇吸管移动下料到承载箱(127)上,通过承载箱(127)对芦苇吸管进行承载装袋,完成对芦苇吸管的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芦苇吸管内壁自动化抛光去绒毛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组件(2)设置在传送组件(1)的上方,所述传送组件(1)有两个,两个所述传送组件(1)由第一输送部件(11)和第二输送部件(12)组成,所述第一输送部件(11)设置在切割组件(2)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部件(12)设置在第一输送部件(11)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输送部件(12)位于切割组件(2)的旁侧,所述推动组件(3)设置在第一输送部件(11)的下方,并且所述推动组件(3)位于第二输送部件(12)的旁侧,所述固定组件(4)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固定组件(4)分别依次排列在第二输送部件(12)内,所述抛光组件(5)设置在第二输送部件(12)上,所述吸收组件(6)设置在推动组件(3)的下方,并且所述吸收组件(6)与抛光组件(5)对应,所述分段组件(7)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分段组件(7)分别呈对称设置在第二输送部件(12)上,并且若干个所述分段组件(7)位于抛光组件(5)的旁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德伟,未经曾德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11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芦苇吸管内壁自动化抛光去绒毛机
- 下一篇:一种外部灭火系统及灭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