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式相位指示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4497.6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5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曹威海;金丽勇;王增君;刘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9/18 | 分类号: | G01R29/18;G04R20/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素平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相位 指示 装置 及其 应用 方法 | ||
一种电子式相位指示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采样模块、授时模块、通信模块和相位显示模块。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结构,可集成为一体安装到线路上,具有技术成熟、稳定可靠、安装方便的优点。本发明采用GPS授时模块,通过接收模块颜色及手持信号接收器相序显示保证相位核对准确率100%。本发明所述控制模块安装选址灵活,安装方便、工作量小、工作效率高,采用抗干扰、抗污的外壳,密封性良好,不受雨水、冰雪、粉尘和腐蚀性气体等外界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干扰,确保其内部控制电路板运行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式相位指示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属于电力工业的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相位指示在输电线路设计、施工及其维护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证输 电线路工程在计划范围内顺利送电成功,可以为线路运维人员提供正确相位排列 方式,为运维工作提供安全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要求输电线路相位识别要带 电进行。
目前,电网的相位指示主要是靠人工核相,在变电站间隔、电路杆塔上进行 黄绿红三种颜色来指示相位,由于新、旧线路连接点较多,旧线路一部分进行改 造的情况较多,就会导致相位指示混乱,而且各地区管理水平不一致,安装相位 指示牌的规范程度不同,也会使设计及运维人员错误判断相位。为避免相位错误, 设计人员常常需要沿整条线路进行相位核查,一直核到变电站间隔内,大大增加 了劳动强度,影响了设计效率。
近几年,由于未能及时更换相位指示牌或相位色标,造成线路改造时线路相 位错误,延误工期导致工程不能按期正常送电,影响了整个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因此急需研制一种电子式相位指示器,在实际操作中在不影响电力设备正常工作 的前提下准确判断出每一相输电线路的相位,从线路始端至末端,在相位变化的 相应杆塔导线上安装,在进行线路施工图设计时,节省设计人员核对相位的时间, 缩短设计工期,同时减少线路运维单位基础资料收集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出现一种准确、快捷的新型电子式相位指示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式相位指示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装置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原理为:在同一电网中A、B、C三相固定不变,A、B、C的 相位差是一定的,可以通过比较输电线路任意处与基准处的电流或电压波形,以 来准确判断任意处的相位排列。
本发明是通过采集输电线路的电流、电压波形,对输电线路采样侧任一相波 形的特征值λt与基准侧处λ0进行分析比较,根据三相波形相互间幅值及时间特 点,判断各处相位。
由于高压输电线路要求设备有很强的绝缘性能,如果要准确测量线路电流、 电压幅值大小,目前来看有一定难度,但是采样侧的峰值可以不是准确数值,只 需判断峰值时间t及其变化规律,线路上的采样位置可以灵活确定,在不影响时 间t及变化规律基础上,减小采样装置的尺寸大小、绝缘要求,大大降低成本投 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式相位指示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采样模 块、授时模块、通信模块和相位显示模块;
所述采样模块由电流或电压互感器组成,安全牢固地安装在输电线路杆塔上, 根据各电压等级绝缘性能的要求,合理调整安装位置,电压越高,可以离带电线 路越远,负责实时测量线路即时运行电流、电压波形,并将测量数据及时传输到 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控制模块接收所述采样模块的采样数据,进行电 流或电压的转换与放大,由内部AD将采样波形转换为数字信号;
同时,控制模块还通过授时模块对内部时间进行统一校准,使所述采样侧与 基准侧的时钟保持一致,与整个电网系统的时钟相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4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