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干化装置、污泥干化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02296.2 | 申请日: | 2020-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施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美 |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李金标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化装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装置,污泥干化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干化装置包括支撑座、干化筒、除湿单元和转动轴;所述干化筒的一侧上端依次设有第一进料口供待干化的污泥进入,设有第二进料口供污泥干化助剂加入,另一侧的下端设有出料口供干化完成的污泥排出;转动轴设有两根且平行间隔的布置在干化筒内,干化筒的一端设有驱动源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所述的转动轴上设有桨叶用于搅动并输送待干化的污泥;所述的转动轴及布置在其轴身上的桨叶均为空心结构用于通入连续流动的导热介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额外的第二进料口用于加入污泥干化助剂,提高了污泥在低温区的水分释放能力,进而整体上提高了污泥的干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装置,及一种污泥干化方法以及该污泥干化装置的应用。
背景技术
污泥是由原废水中的固体物质和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物质所组成的。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污水的产生量逐渐增加,随着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废水是可以得到相应的处理,但随之产生的污泥又带来了新的处理难题,生活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中的有害因素,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寄生虫、病原菌以及臭气将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如何妥善、科学的处理污泥成为全球环境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
现有的污泥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土地利用、焚烧三种方式。其中,填埋是较为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由于产生二次污染和适宜填埋的场所越来越有限,污泥填埋的应用已经受到了限制。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将污泥农用、森林与园艺、废弃矿场等场地的改良等,由于污泥中含有有毒物质,土地利用可能造成土壤或水体的污染。污泥的焚烧处理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处置方式,其优点在于通过焚烧能够将污泥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和微生物处理掉,并将污泥完全矿化,且能达到大规模的处理而无需占用大量的空间资源,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相对易于控制。现有污泥焚烧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焚烧,即将脱水污泥掺入煤或油等辅助燃料后燃烧;其二是污泥经干化处理后再焚烧,即脱水污泥进一步进行干化处理后焚烧。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污泥虽然是污水处理后产生的一种污染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却是一种资源。生活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具有燃料价值,我国的脱水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依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思路,因此,研究安全、高效且经济的污泥处理工艺,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甚至是资源化,成为环境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装置,及一种污泥干化方法以及该污泥干化装置的应用,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装置,包括:
支撑座,
干化筒,横向布置在所述的支撑座上,所述干化筒的一侧上端依次设有第一进料口供待干化的污泥进入,设有第二进料口供污泥干化助剂加入,另一侧的下端设有出料口供干化完成的污泥排出;
除湿单元,其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干化筒的中间段,用于去除所述干化筒中产生的湿气;
转动轴,设有两根且平行间隔的布置在所述的干化筒内,所述干化筒的一端设有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的转动轴转动,所述的转动轴上设有桨叶用于搅动并输送待干化的污泥;所述的转动轴及布置在其轴身上的桨叶均为空心结构用于通入连续流动的导热介质。
优选地,所述的除湿单元具体包括依次相连的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冷凝器和真空泵;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干化筒的中间段,
所述布袋除尘器的进气口经由管道连通至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气口;
所述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经由风管连接至冷凝器,所述的真空泵用于提供动力使湿气依次通过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和冷凝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美,未经施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22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