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剂量可调的退热贴及其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1206.8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1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F7/02 | 分类号: | A61F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大道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剂量 可调 退热 及其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剂量可调的退热贴,所述退热贴本体内腔设有药库包,所述药库包上均匀设有若干容纳腔,若干所述容纳腔之间通过副通道连接,所述副通道与主通道一端连接,所述主通道另一端与退热材料包连接,所述退热材料包与气管一端连接,一种剂量可调的退热贴的控制系统,所述电控接口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与剂量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剂量控制装置与剂量监测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贴片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本发明实现了根据患者自身发热温度调节使用合适剂量的退热材料,从而达到更好的退热效果,提升了患者的使用舒适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剂量可调的退热贴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发热时一般会用到退热贴,退热贴,具有退热降温作用,能缓解感冒引起伴有的发烧、头痛及牙痛、日晒、肌肉扭伤所致疼热症状。
现有的退热贴使用的退热材料剂量均是固定的,不能根据患者的发热温度的高低,使用合适剂量的退热材料,从而出现退热效果不好或过甚,都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剂量可调的退热贴及其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剂量可调的退热贴及其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剂量可调的退热贴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包括,
包括电控接口和温度检测贴片,电控接口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性双向连接,主控模块与剂量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剂量控制装置与剂量监测装置电性连接,温度检测贴片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剂量控制装置包括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温度输出电路,温度输出电路通过多接口电路与多个感应元件电性连接,感应元件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剂量监测装置包括传感器、显示模块和供电模块,显示模块和供电模块均与主控模块电性双向连接;
剂量控制装置反馈感应信号至剂量监测装置中,患者通过气囊向主通道中输送退热材料包中的退热材料,直至传感器感应的输送的剂量值达到设定的相应感应元件的数值,反馈信号至主控模块中,完成剂量的添加,若患者的体温后续有升高,重复上述工作过程进行,实现退热材料剂量的调节添加,温度检测贴片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剂量可调的退热贴,包括退热贴本体,退热贴本体内腔设有药库包,药库包上均匀设有若干容纳腔,若干容纳腔之间通过副通道连接,副通道与主通道一端连接,主通道另一端与退热材料包连接,退热材料包与气管一端连接,气管另一端与气囊球连接,主通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气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电控阀门,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完成剂量的添加。
进一步地,退热贴本体包括背衬层,背衬层底面连接防护层,防护层底面连接防粘层,防护层呈薄膜扁真空状结构。
进一步地,容纳腔于药库包上呈网格化成排列密集分布,药库包的边缘设有防漏压边条。
进一步地,显示模块为小尺寸显示屏,供电模块为微小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温度检测贴片置于患者腋下,检测的温度更加准确,检测后的温度反馈至控制系统中,根据检测的温度不同对应不同的剂量控制信号,患者通过气囊将退热材料包中的退热材料均匀充入若干个容纳腔中,剂量检测装置中的传感器实时检测传送的退热材料剂量,达到控制的剂量,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同时关闭,从而方便患者根据自身的温度,自行充入合适剂量的退热材料,达到更好的退热效果,也能在后续体温升高时,持续添加退热材料的剂量,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1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