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5521.0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肖劲飞;王东;王明秀;李智;王光英;陈国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6 | 分类号: | F02F1/16 |
代理公司: | 湖北竟弘律师事务所 42230 | 代理人: | 沈莉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其包括气缸体和气缸套;气缸套设于气缸体中,并与气缸体形成水套,气缸套靠近气缸体的壁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气缸套密封圈槽;以及,气缸套上还设有一弧形的导流口,导流口位于气缸套密封圈槽下方,并由气缸套靠近气缸体的壁面朝远离气缸体的方向凹陷而成。本申请在气缸套密封圈槽下方设置导流口,以增大水套上层部分的宽度,一方面,可以避免死水区的形成,从而防止水中杂质沉积并附着在气缸套表面上,进而避免穴蚀现象的产生,最终可以降低发动机维修成本高、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增大了水套上层部分的宽度,水流在此处的流速相对变大,可以快速地带走热量,增加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提供的湿式气气缸套的柴油发动机水套结构包括气缸套2和气缸体1,在气缸套2与气缸体1之间形成水套3(如图1所示),在一些相关技术方案中,相关人员在设计水套3时,气缸套2自气缸套密封圈槽4下部直接过渡下来,使得水套3呈上层部分较窄、下层部分较宽的形状,这种水套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气缸套2对应于水套3上层部分的壁面上产生穴蚀现象,造成发动机维修成本高、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此外,气缸套与活塞之间设有活塞环,发动机在工作时,一部分活塞热量需要通过活塞环导热,以传递到气缸套上,故活塞环的上止点要处在水套顶部以下,而由于活塞环在上止点需要反转,故上止点是活塞环与气缸套磨损最恶劣的区域,此处对于润滑的要求较高。因此,上止点的温度控制更为重要。然而,水套的高度由于上腰带配合原因,距离缸套顶部有一段距离,一般10mm左右,该距离的存在导致缸套顶部冷却不良,不利于活塞环的散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水套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气缸套对应于水套上层部分的壁面上产生穴蚀现象,造成发动机维修成本高、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其包括:
气缸体;
气缸套,其设于所述气缸体中,并与所述气缸体形成水套,所述气缸套靠近所述气缸体的壁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气缸套密封圈槽;以及,
所述气缸套上还设有一弧形的导流口,所述导流口位于所述气缸套密封圈槽下方,并由所述气缸套靠近所述气缸体的壁面朝远离所述气缸体的方向凹陷而成。
本申请在气缸套密封圈槽下方设置导流口,以增大水套上层部分的宽度,一方面,可以避免死水区的形成,从而防止水中杂质沉积并附着在气缸套表面上,进而避免穴蚀现象的产生,最终可以降低发动机维修成本高、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增大了水套上层部分的宽度,水流在此处的流速相对变大,可以快速地带走热量,增加冷却效果。
本申请的导流口采用弧形结构,能够使水套上下层顺利过渡,防止产生水流旋涡,此外弧形过渡能消除气缸套结构应力集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口为椭圆弧形或圆弧形。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导流口为圆弧形时,所述导流口所在的圆半径R为4~6m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口与过所述导流口顶部端点A的水平面相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缸套上还设有一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导流口位于所述气缸套同侧,所述过渡段顶部连接于所述导流口底部端点B。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为直线形,或所述过渡段为凸向所述气缸体的弧线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口与所述过渡段相切于所述导流口底部端点B。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与竖直平面的夹角θ为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5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