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校园防范电信诈骗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8842.8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1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胡锦超;李维郡;吴旦丁;张啸天;张思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锦超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K9/62;G06Q50/20;G06Q10/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易中元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41 | 代理人: | 张安心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校园 防范 电信 诈骗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电信诈骗检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校园防范电信诈骗的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其根据以往的案件信息,利用特征工程,提炼出各类诈骗案件的易受害人员特征;模型评估模块,其采用Xgboost随机森林模型对易受害人员特征进行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定向宣传模块,依据优化后的模型参数,对每一位在校生进行受骗风险评估,设定阈值后,智能筛选出重点防控人群,再对筛选出的重点防控人群进行定向的宣传推送;成效跟踪模块,统计校园内案发量环比数据并优化样本数据,将优化后的样本数据反馈至数据处理模块。以大数据为基础,根据以往的案件信息,研发了电诈之盾系统,以遏制校园电信诈骗的频繁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信诈骗检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校园防范电信诈骗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电信技术为人们带来了便捷的通讯、购物、社交、游戏等新功能体验。然而,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与之同步更新变化的还有电信诈骗方法和手段。
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正在成为诈骗案件高发的一个群体。究其原因,不仅是受当前诈骗案件高发、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的大环境影响,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群体社会阅历较浅、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在变化,所以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
因此,申请人以大数据为基础,根据以往的案件信息,研发了电诈之盾系统,以遏制校园电信诈骗案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校园防范电信诈骗的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校园防范电信诈骗的系统,包括
数据处理模块,其根据以往的案件信息,利用特征工程,提炼出各类诈骗案件的易受害人员特征;
模型评估模块,其采用Xgboost随机森林模型对易受害人员特征进行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
定向宣传模块,依据优化后的模型参数,对每一位在校生进行受骗风险评估,设定阈值后,智能筛选出重点防控人群,再对筛选出的重点防控人群进行定向的宣传推送;
成效跟踪模块,统计校园内案发量环比数据并优化样本数据,将优化后的样本数据反馈至数据处理模块。
优选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中,从公安案件数据库中获取已受骗人群的样本记为正样本;从高校数据库中获取未受骗人群样本,记为负样本;对正、负样本进行特征预处理,提炼易受害人员特征。
优选地,所述模型评估模块中,采用5折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
优选地,所述定向宣传模块包括电信宣传和地推宣传;所述地推宣传中,采用网络定位易受害人员集中区域,并在相应区域采取地推宣传。
优选地,包括成效跟踪模块中,通过实际受诈名单和模型识别名单的对比,修正高校数据库中的未受骗人群样本。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申请人以大数据为基础,根据以往的案件信息,研发了电诈之盾系统,以遏制校园电信诈骗的频繁发生;其利用特征工程,提炼出各类诈骗案件的易受害人员特征,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创建Xgboost随机森林模型,经5折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对每一位在校生进行受骗风险评估,设定阈值后,智能筛选出重点防控人群,予以定向的宣传推送以及成效跟踪,降低大学生的受诈骗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校园防范电信诈骗的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锦超,未经胡锦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88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送图像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金属门窗型材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