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反馈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7009.1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1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丁镛;林烜鹏;林俊宏;游啟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馈 模组 | ||
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包括触控面板以及压电触觉反馈模组,其中压电触觉反馈模组接触该触控面板,压电触觉反馈模组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及多个压电单元。第一软性电路板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区,各第一电极区具有第一长度,各压电单元分别设于各第一电极区下方,且各该压电单元包括一压电元件,该压电元件具有一第二长度,其中第一长度为第二长度的10%~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反馈模组,特别关于一种不用增加质量就可产生共振频率低于500Hz的触控反馈模组。
背景技术
据研究显示,人类触觉感受频率约为500Hz以下,最佳感受频率约300Hz 至100Hz,频率过低或过高的振动人体都无法察觉,而在触控面板的技术中,现有技术多在振动单元上增加质量以降低振动频率,借此增加使用者的感受力,然在振动单元上增加质量会增加触控面板整体重量,不符合目前触控荧幕轻薄的发展方向,并且增加触控面板的制造工序,因此如何在不增加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振动频率,实为本领域的一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不用增加质量就可产生共振频率低于 500Hz的触控反馈模组。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触控反馈模组包括触控面板以及压电触觉反馈模组,其中压电触觉反馈模组接触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压电触觉反馈模组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及多个压电单元。第一软性电路板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区,各第一电极区具有第一长度,各压电单元分别设于各第一电极区下方,且各该压电单元包括一压电元件,该压电元件具有一第二长度,其中第一长度为第二长度的10%~20%。
通过本发明的设计,不增加质量的情况下即可将共振频率降低人体可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内,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触控反馈模组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的触控反馈模组的一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压电触觉反馈模组其中的一力回馈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压电触觉反馈模组其中的一力回馈单元受力形变的示意图;
图5A是显示本发明的压电触觉反馈模组搭配4个力回馈单元的模型分析图形,与ANSYS分析计算的值;
图5B是显示本发明的压电触觉反馈模组搭配6个力回馈单元的模型分析图形,与ANSYS分析计算的值;
图5C是显示本发明的压电触觉反馈模组搭配8个力回馈单元的模型分析图形,与ANSYS分析计算的值;
图6是依据图1的实施例显示本发明的压电触觉反馈模组的模型分析图形,与ANSYS分析计算的值;
图7A是本发明的压电触觉反馈模组做为触控反馈模组的感测器使用时搭配的感测电路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的压电触觉反馈模组做为触控反馈模组的致动器使用时搭配的驱动电路示意图。
【符号说明】
触控反馈模组 1
触控面板 10
压电触觉反馈模组 20
第一软性电路板 21
第一电极区 211
切割区域 212、232、223
压电单元 22
弹性件 221
压电元件 222
第二软性电路板 23
第二电极区 2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大学,未经中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7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