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诊断和分期结直肠癌的生物标记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2316.0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0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航;孙伟;孙玉琳;郭正光;孙海丹;景宗攀;李军;杨丽君;蔡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G01N33/573;G01N33/68;G01N27/62;G01N30/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杨棽;林远成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诊断 分期 直肠癌 生物 标记 | ||
本发明涉及肿瘤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结直肠癌的生物标记物及其用于诊断或分期结直肠癌的用途。本发明的生物标志物可灵敏、准确地诊断结直肠癌并且区分未转移和转移性结直肠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结直肠癌的生物标记物及其用于诊断或分期结直肠癌的用途。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在全球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年新发病例数超过135万人。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自2000年开始至2011年持续上升,2015年新增病例37.6万人,死亡19.1万人。目前结直肠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包括粪便潜血测试、肠镜检查、CT成像等,但有些方法在经济和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无法应用。肠镜是一种高敏感性的方法,但依赖于检查者的水平、花费较高,患者也承受一定的风险。结直肠癌通常会转移到多个器官,就诊时,超过25%的患者会出现肝转移(同时转移),其余25-30%的患者在接下来的2-3年内也会出现肝转移(异时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主要由肝部转移灶进程决定,而非原发灶。在不经过治疗的情况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期少于1年。肝部肿瘤会增加右上腹或整个腹部的疼痛,此外,还会使体重下降和代谢紊乱加重。随着疾病的进程,会出现肝腹水、黄疸、门脉高压等症状,预示着不良预后。目前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肝脏超声和CT检查。但这两种方法对于长期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花费较高,且需要频繁进出医院。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监测结直肠癌以及结肠癌肝转移的生物标志物。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和反复摸索,出人意料地发现了用于诊断和分期结直肠癌的生物标记物,该生物标记物可灵敏、准确地诊断结直肠癌并且区分未转移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确定受试者是否患有或有风险患有结直肠癌(CRC)的方法,其包括:
(1)检测来自受试者的液体样品中生物标记物的水平,所述生物标记物选自CORO1C、APRC5、RAD23B、BHMT、DCP1B、TPM3、CALD1、ATP5F1A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或全部8种);
(2)将所述水平与参考值比较。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标记物包含选自CORO1C、APRC5、RAD23B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1种,2种或全部3种)。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标记物包含CORO1C、APRC5和RAD23B。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标记物还可以包含选自BHMT、DCP1B、TPM3、CALD1、ATP5F1A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1种,2种,3种,4种,或全部5种)。
应理解步骤(1)和(2)中所述的“水平”包括所述生物标记物的绝对量、相对量或浓度以及与其相关或可以从其衍生的任何值或参数。
应理解步骤(2)中所述的“比较”通常指对应参数或值的比较,例如将绝对量与绝对参考量比较,而将浓度与参考浓度比较,或者将获自样品中生物标志物的强度信号与获自参考样品的相同类型的强度信号比较。比较可以手动或计算机辅助进行。获自个体或患者的样品中生物标志物的测量的或检测的水平和参考水平的值可以例如彼此比较,并且所述比较可以通过执行用于比较的算法的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
应理解步骤(2)中所述的“参考值”指允许区分处于患有结直肠癌风险中或不处于这样的风险中的对象的值,例如允许区分健康对照和结直肠癌患者的值。参考值可以是预先测定的,并设定以满足在例如特异性和/或灵敏性方面的常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2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