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活性污泥-盐藻混合处理腌制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0075.6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0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储金宇;徐怡;马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2;C02F9/14;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活性污泥 混合 处理 腌制 废水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活性污泥‑盐藻混合处理腌制废水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盐藻及活性污泥协同作用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总氮、总磷和COD,克服单独盐藻处理腌制废水时所导致的水中COD和BOD上升所致的COD难以有效去除,以及单独活性污泥对腌制废水总氮总磷去除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对氨氮、总氮总磷、COD等均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不需要额外添加供氧设备,无需添加碳源,处理费用低,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本发明的盐藻还可回收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实现资源化利用。仅需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即可进行,降解效果显著,操作简单,运行费用抵,节能环保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活性污泥-盐藻混合处理腌制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腌制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食品腌制工艺在带来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会产生高盐度的工业废水,废水主要来源于腌制、淘洗和地面冲洗,在腌制过程中常用的盐脱水工艺会产生大量的高盐度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有机物和可溶性无机盐,废水中的氮磷有机物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但是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甚至是毒害作用。如何高效处理高盐废水并完成资源化利用成为当今水污染治理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国内对高盐废水处理所采用的常规生物水处理工艺中运用的微生物大部分都属于非嗜盐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盐析的作用下会导致脱氢酶活性降低,在高盐度的情况下,随着盐度的升高,细胞会出现失水现象,导致细胞质壁分离、微生物解体。高盐度引起的渗透压会增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使得传统活性污泥法难于正常进行。
活性污泥法在废水处理中是目前行业内最为推崇的技术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现多用于处理城市污水等低负荷、低盐度的生活污水,针对处理高盐废水虽已有少量研究,当仍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耗能高等问题。杜氏盐藻(Dunaliellasalina)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多毛藻科、杜氏藻属,是目前已知耐盐性最强的真核生物。盐藻细胞内的甘油随外界盐浓度的增减而相应的合成或转化。
目前,针对高盐废水通常采用耐盐驯化或者添加嗜盐菌的方式提高微生物的耐盐性能。对腌制废水的降解完全依靠盐藻或嗜盐菌的自身特性,且主要针对废水中总氮总磷进行降解,对COD没有显著的去除效果,该类方法对废水的降解效果受到一定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 CN108117225A,一种高含盐废水的处理方法,需要在现有膜生物反应器内投加耐盐菌剂,采用石灰-纯碱软化方法进行混凝沉淀,生化处理等工艺实现COD和总氮等污染物的高效去除,该方法运行成本高,过程繁杂且对对腌制废水的含盐量有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及所遇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活性污泥-盐藻混合处理腌制废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盐藻及活性污泥的协同作用,克服了盐藻单独处理腌制废水时COD难以去除的不足以及活性污泥对污水总磷、总氮等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活性污泥-盐藻混合处理腌制废水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腌制废水的pH后去除悬浮颗粒物;
(2)活性污泥放入不同盐浓度的腌制废水进行梯度驯化,得到好氧耐盐型活性污泥;
(3)盐藻放入不同盐浓度的盐藻培养基中进行梯度驯化,得到耐盐盐藻;
(4)将步骤(2)中好氧耐盐型活性污泥与步骤(3)得到的耐盐盐藻混合为泥藻后加入到待处理腌制废水中净化反应,待盐藻生长至稳定期后过滤,获得净化水。
步骤(1)中所述的pH为6-8。
步骤(2)中所述驯化的温度为20-30℃,所述好氧耐盐型活性污泥的盐度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00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