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区降维化处理的建筑遮挡高效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4910.5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9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得海;秘金钟;魏盛桃;党亚民;徐浩;刘霄;周宁;陈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强 |
地址: | 10003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区 降维化 处理 建筑 遮挡 高效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分区降维化处理的建筑遮挡高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信号发射站周围建筑物进行分区,设置建筑物构件数据库,所述建筑物构件数据库包括建筑构件的区域编号、区域中心坐标、建筑构件的编号和建筑构件的端点坐标;
S2)进行待探测区域水平距离探测,根据待探测区域的水平距离探测结果进行建筑构件水平距离探测,获得待遮挡探测识别的建筑构件;
S3)对所述待遮挡探测识别的建筑构件进行水平面通视探测,获得水平面不通视的建筑构件,包括以下步骤:
S31)获取测站的坐标(xs1,ys1,zs1)和信号发射站的坐标(xs2,ys2,zs2),根据所述测站的坐标和信号发射站的坐标确定观测视线,将观测视线投影至水平面,获得水平视线方程A1×x+B1×y+C1=0,其中,水平视线方程第一参数A1=ys2-ys1,水平视线方程第二参数B1=xs1-xs2,水平视线方程第三参数C1=xs2×ys1-ys2×xs1;
S32)将建筑构件投影至水平面,获得水平构件方程A2×x+B2×y+C2=0,其中,水平构件方程第一参数A2=yc2-yc1,水平构件方程第二参数B2=xc1-xc2,水平构件方程第三参数C2=xc2×yc1-yc2×xc1;
S33)计算水平视线方程A1×x+B1×y+C1=0与水平构件方程A2×x+B2×y+C2=0的交点,获得探测通视因子D=A1×B2-A2×B1;
S34)判断探测通视因子D是否为0,若是,则表明建筑构件水平通视;若否,则表明观测视线和建筑构件在水平面上存在交点,进入步骤S4);
S4)建立遮挡分析判断模型,利用所述遮挡分析判断模型对所述水平面不通视的建筑构件进行遮挡识别,获取所述水平面不通视的建筑构件的遮挡识别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S41)根据测站的坐标和信号发射站的坐标获得测站至信号发射站的水平距离rs和方位角aziS,获得交点的平面坐标(xc,yc),获得测站至交点的水平距离rc和方位角aziC,设置方位角阈值,判断|aziS-aziC|是否小于方位角阈值,若是,则表明观测视线方向与交点至信号发射站方向一致,进入步骤S42);若否,则表明所述水平面不通视的建筑构件未遮挡从信号发射站到测站的信号;
S42)根据所述测站至信号发射站的水平距离rs和测站至交点的水平距离rc,判断rc≤rs是否成立,若是,则表明交点位于测站与信号发射站之间的观测视线上,进入步骤S43);若否,则表明所述水平面不通视的建筑构件未遮挡从信号发射站到测站的信号;
S43)根据所述水平面不通视的建筑构件的两个端点的坐标获得所述水平面不通视的建筑构件的平面长度slen,计算所述水平面不通视的建筑构件的两个端点分别到交点的平面距离,第一端点到交点的水平面距离为s1,第二端点到交点的水平面距离为s2,判断s1+s2≤slen是否成立,若是,则表明交点位于建筑构件内,进入步骤S44);若否,则表明所述水平面不通视的建筑构件未遮挡从信号发射站到测站的信号;
S44)计算交点在建筑构件上的最大高度,根据交点的平面坐标(xc,yc)获得交点在三维坐标上的z轴值zc,将z轴值zc作为交点在建筑构件上的最大高度,根据交点的三维坐标(xc,yc,zc)和测站的坐标(xs1,ys1,zs1)获得测站至交点的高度角ec,根据信号发射站的坐标(xs2,ys2,zs2)和测站的坐标(xs1,ys1,zs1)获得测站至信号发射站的视线方向高度角es,判断ec>es是否成立,若否,则表明所述水平面不通视的建筑构件未遮挡从信号发射站到测站的信号;若是,则表明所述水平面不通视的建筑构件遮挡了从信号发射站到测站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49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