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型板材翻转上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9807.1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4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斌;施骏潇;卫红波;雷竹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板材 翻转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板材翻转上料装置,翻转机构设置柱形框架内,翻转机构的翻转轴与柱形框架同轴,翻转机构中设置有板材夹紧装置,柱形框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翻转机构的两端与柱形框架两端转动连接,立柱垂直设置在底座的一侧,立柱上设置有推杆;在板材翻转上料过程中极大地减少了人工使用量,实现了上料和翻转的自动化,能广泛用于重型机械、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与传统的人工操作相比,降低了生产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板材翻转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板材翻转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板材加工行业中,在加工处理时,往往需要对板材的正反面都进行加工处理,这就需要对板材进行翻转180度后再加工它的另外一个面。例如海工装备制造,其中船舱横舱壁的制造过程,需要对体积大重量大的板材在折弯处理后翻转180°再进行折弯处理。在一般的生产线上,都采用人工进行翻转,人工翻转耗时耗力,增加生产成本,不利于连续性生产,且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重型板材翻转上料装置,解决原材料板材厚度大,重量大,体积大,翻转难度大,人工操作成本高、效率低、质量精度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型板材翻转上料装置,包括柱形框架,柱形框架设置在底座上,柱形框架内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与柱形框架同轴设置,翻转机构上设置有板材夹紧装置,在底座的一侧垂直设置有立柱,立柱上设置有推杆,推杆的高度与上料位置的高度相同。
具体的,翻转机构包括板材支撑板,板材支撑板竖直设置在板材夹紧装置的左右两侧,板材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位于柱形框架两端的圆环结构内,与圆环结构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驱动齿轮的中心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与驱动齿轮之间采用键连接方式连接,传动轴与板材支撑板之间采用轴承连接方式连接,传动轴的一端经联轴器和减速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的,板材夹紧装置包括支撑板和板材夹板,支撑板设置在两个板材支撑板之间,板材夹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板材夹板和支撑板的两侧对应设置有压紧机构。
更进一步的,压紧机构包括夹紧齿轮和齿条,夹紧齿轮分别设置在支撑板两侧的端部,与支撑板转动连接,齿条分别设置在板材夹板两侧的端部,夹紧齿轮与齿条的一端啮合连接,齿条的另一端与板材夹板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板材夹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滑轨,限位滑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齿条设置在限位滑轨中。
更进一步的,限位滑轨的滑槽为燕尾形结构。
进一步的,压紧机构包括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固定端分别与板材支撑板两侧横梁的左右两端连接,液压伸缩杆的活动端分别与板材夹板两侧的左右两端连接。
具体的,立柱采用液压升降柱,立柱的固定端与底座连接,推杆设置在立柱的活动端,推杆采用液压推杆,沿立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两组,同一高度处至少设置两个推杆。
具体的,底座上设置有吊环、夹具和销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重型板材翻转上料装置,在上料过程中实现机械化准确上料,极大地减少了人工使用量,实现了上料和翻转的自动化,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安全系数;实现了上料的自动化,避免传统行车和人工上料效率低和上料不准确的问题。
进一步的,驱动电机经驱动齿轮直接驱动翻转机构转动,进而使板材随之一起翻转效率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9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