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检验的智能安防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9372.0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3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宋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1/20 | 分类号: | G07C1/20;G07C9/25;G07C9/27;G08B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董存壁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检验 智能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检验的智能安防系统,包括:园区和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园区的入口处设置安全闸机,对进入到园区内部的人员进行登记并拍照,通过安全闸机上的人脸识别系统记录人员的面部特征,将人员的照片、面部特征与个人信息及出入园区的信息向结合存储于数据库中,对车牌和驾驶员进行匹配记录。本发明将无人机和安全设施接入园区安防系统,在安全设施数据出现异常时,先派出无人机来对设施进行查看和检验,以避免设备误报警造成的维修工人无效出勤;通过无人机来对园区进行定时巡检,可以对园区内的设备进行检测,还能够对未通过安全闸机记录的异常闯入人员进行排查和记录,对安防系统进行完善,提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为一种多重检验的智能安防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中工招商网资料里显示我国的工业园区包括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各类省级工业园区等。
安防系统是实施安全防范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当前安防需求膨胀的形势下,其在安全技术防范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使用的安防系统主要依赖人的视觉判断,而缺乏对视频内容的智能分析。
目前,园区内的安全检测设施较多,其存在误报警的情况,容易造成维修工人的无效出勤;园区安防系统对正常进入园区的人员及车辆进行登记,人员进入园区后无法对其进行检验,不能够对异常闯入人员进行排查,安全存在漏洞。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检验的智能安防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重检验的智能安防系统,包括:园区和安防系统,所述园区的入口处设置安全闸机,对进入到园区内部的人员进行登记并拍照,通过安全闸机上的人脸识别系统记录人员的面部特征,将人员的照片、面部特征与个人信息及出入园区的信息向结合存储于数据库中,对车牌和驾驶员进行匹配记录;园区内设置安全设施,安全设施包括红外探测器、监控、管道压力监控器、门磁监控器、紧急按钮、高危气体监控器、防火报警设备、巡查系统、烟雾报警器,将红外探测器、监控、管道压力监控器、门磁监控器、紧急按钮、高危气体监控器、防火报警设备、烟雾报警器接入物联网,并通过物联网接入安防系统,安防系统对每个安全设施的分配通用唯一标识符,并将标识符与数据库中对应的安全设施信息匹配,安全设施信息包括安全设施的名称、安全使用年限、位于园区的坐标,以便于后期调取;所述巡查系统包括无人机和充电平台,将无人机和充电平台接入安防系统,并对无人机与充电平台分别通用唯一标识符,将园区划分为四个巡查区域,每个巡查区域中包含2-4个巡查无人机、1个充电平台和1个备用无人机,巡查无人机处于开启状态,且每隔2小时对其负责的巡查区域进行巡查,每次巡查派出1个无人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无人机按照设定路线对负责的巡查区域进行曲线巡查,巡查至园区中心位置后直线飞回充电平台,完成1次巡查后进行充电,下个无人机在巡查的时,设定路线以园区中心至充电平台之间的直线为中心进行镜像,减少2次巡查时的路线重复率,提高巡查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人机上搭载红外测距仪、红外测温仪、高危气体检测仪、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系统,无人机在进行巡查的过程中通过红外测距仪来检测目标高度,遇障时自动提升飞行高度,越障后自动恢复设定的飞行高度,避免发生碰撞,红外测温仪检测巡查区域的温度,高危气体检测仪对园区内空气进行检测,发生高温及气体泄漏时对安防系统发出危险指令并通过摄像头拍摄影像来对安防系统进行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93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