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品位细鳞片石墨的短流程选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7136.5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6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任东风;文贵强;陈涛;李新雨;李玉峰;刘海东;王文齐;李印龙;彭旭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盛石墨碳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D1/00 | 分类号: | B03D1/00;B03B1/00;B02C2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陈俊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品位 鳞片 石墨 流程 选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品位细鳞片石墨的短流程选矿方法,包括一次粗磨粗选、两次再磨两次精选后,经过分级、一次超声波处理后,再经两次精选过程,中矿分段合并返回处理,最终获得的精矿固定碳含量94%~95%,精矿总回收率在90%~94%。本发明采用超声波处理代替后续的再磨作业,强化磨矿效率,缩短工艺流程,同时在超声波处理前进行分级处理,提前分离出+100目的大鳞片石墨,能耗低、工艺流程简单,同时提高了大鳞片石墨的保护率,有效地降低石墨选矿成本,使细鳞片石墨得到经济、高效的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低品位细鳞片石墨的短流程选矿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石墨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5%,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是我国少有的几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矿产之一。石墨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是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必须的矿物原料,广泛应用于科技工程领域。
按结晶的形态分类,天然石墨可分为鳞片石墨、隐晶质石墨(土状石墨)以及致密结晶状石墨。其中鳞片石墨又分为大鳞片石墨(+100目)和细鳞片石墨(-100目),我国细鳞片石墨的资源储量丰富,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山东、内蒙古、四川等地。由于细鳞片石墨的平均品位都较低,嵌布粒度一般较细,为得到品位更高的石墨最终精矿,细鳞片石墨的选矿工艺大多采用较长的选别流程,如七磨八选,甚至八磨九选,此类较长的阶段磨矿—阶段浮选的工艺大大增加了能耗,设备成本也大大增加,且中矿较多,容易导致选矿流程的不稳定,降低整体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品位细鳞片石墨的短流程选矿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原矿的矿石性质,强化磨矿效率,缩短磨矿流程,降低整体能耗,使细鳞片石墨得到经济、高效的利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品位细鳞片石墨的短流程选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石墨原矿破碎至-2mm后,经过一次粗磨,粗磨浓度为45~55%,磨矿细度为-0.074mm含量为40%~45%;向粗磨后的原矿中加入煤油和松醇油,充分搅拌后进行粗选作业,粗选浓度为20%~25%,粗选时间为3~5min,得到粗精矿和尾矿1;所述煤油用量为350g/t~450g/t,松醇油用量为30~50g/t;
S2、对步骤S1得到的粗精矿进行再磨Ⅰ作业,再磨Ⅰ浓度为22~27%,磨矿细度为-0.074mm含量为60%~65%;将再磨Ⅰ得到的产物转入浮选机内进行精选Ⅰ步骤,浮选浓度为12~16%,精选Ⅰ时间为3~4min,得到精选Ⅰ精矿和中矿1;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精选Ⅰ精矿送入磨矿机中进行再磨Ⅱ作业,磨矿浓度为16~20%,磨矿细度为62%~67%;再磨Ⅱ后,将磨矿产物转入浮选机内进行精选Ⅱ步骤,精选Ⅱ的浮选浓度为10~15%,精选Ⅱ时间为3~4min,得到精选Ⅱ精矿和中矿2;
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精选Ⅱ精矿进行预分级,+0.15mm部分不进入后续选别作业,直接作为大鳞片石墨最终精矿;-0.15mm部分投入超声波反应釜中进行超声处理,处理浓度为15~20%,超声时间为15~20min,细度为-0.074mm含量为80%~85%;
超声处理后所得矿浆再进入浮选机中进行精选Ⅲ作业,精选Ⅲ浮选浓度为10~13%,精选Ⅲ浮选时间为3~4min,得到精选Ⅲ精矿和中矿3;
将精选Ⅲ精矿投入浮选机中进行精选Ⅳ作业,精选Ⅳ浮选浓度为9~12%,精选Ⅳ浮选时间为3~4min,得到最终的石墨产品精矿和中矿4;
S5、将得到的中矿1、中矿2合并后,加入煤油和松醇油进行扫选,扫选浓度为11%~13%,扫选时间为2~3min,得到中矿5和尾矿2,其中煤油的用量为80~120g/t,松醇油用量为10~30g/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盛石墨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凯盛石墨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7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干胶标签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工位便捷组合式渐开线夹爪端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