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病毒药物Musellarin及类似物分子、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6373.1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旭辉;张栢恒;童荣标;许新洲;李志龙;郑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311/92 | 分类号: | C07D311/92;A61P3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方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病毒 药物 musellarin 类似物 分子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甲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为靶点的抗病毒药物Musellarin及类似物分子、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化学结构通式如说明书中式i所示:其中,R1选自羟基或烷氧基,R2选自羟基或烷氧基,R3自氢原子、羟基或烷氧基,R4选自羟基或烷氧基。本发明提供的抗病毒药物Musellarin及类似物分子,以流感病毒RNA聚合酶为靶点,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的活性,直接阻断流感病毒的转录和复制过程,对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为靶点具有高效抑制性和高选择性,因此,具有开发为抗流感病毒药物分子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甲型流感病毒RNA聚合 酶为靶点的抗病毒药物Musellarin及类似物分子、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禽流感是一类由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具有多种 亚型,且极易发生变异。目前常见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包括H5N1、H1N1、 H5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其中,H7N9病毒是最新发现的 一种流感亚型。其高达40%的致死率引起了全球范围的高度关注,研究学者开 始积极研究关于该类疾病的药物。
目前已报导的抗流感药物根据其作用靶点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金刚烷 胺和乙胺,此类药物可抑制病毒的M2蛋白,导致病毒不能脱壳入胞,从而阻 止流感病毒的释放。然而该类靶点药物仅对甲型流感有效,并且发现流感病毒 对此类药物产生了耐性。第二类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作用靶点是病毒包膜上 的神经氨酸酶,该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神经氨酸酶,阻止子代病毒从感染细胞 内释放,从而起到杀死病毒的效果。目前广为使用的药物为奥司他韦,扎那米 韦和帕拉米韦。其中,扎那米韦不利于生物吸收,利用率低;帕拉米韦是第一 个可静脉注射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在扎那米韦的基础上开发而成,奥司他韦能够有效治疗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该药已获得FDA的批准,2002 年获准进入中国,作为治疗重度流感的有效药物。此外,奥司他韦具有副作用, 包括行为异常,出现幻觉和视觉障碍等,其安全性受到学者的质疑。第三类药 物为法匹拉韦,也称为T-705,其结构类似嘧啶。T-705进入细胞后,会被细 胞的酶进行三磷酸化,变成其活性成分,因其结构类似三磷酸核苷GTP,进而 可影响病毒RNA的复制与转录过程。第四类药物为2018年日本上市的新型抗 流感药物Xofluza。不同于以往的药物,该药作用的可能靶点为RNA聚合酶中 的PA内切酶。PA内切酶可从宿主细胞前体的mRNA中通过“CAP-snatching” 的方式剪切获得mRNA的冒状结构,用于流感病毒自身的合成。“CAP -snatching”是流感病毒复制周期中的关键环节,阻断这一环节,将可以选择性 的阻断流感病毒的转录过程。此药物的获批也证明可将流感病毒的RNA聚合 酶作为新的药物靶点。
目前获卫生部推荐的药物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但是其副作用包括幻觉和 行异常引起了人们重视。2017年月报道了3株H1N1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 性高度降低,耐药出现使人类再一次暴露在流感病毒的威胁当中。针对多种亚 型和耐药性,需要更为有效的靶点以及针对新靶点设计的新型药物。因此,开 发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显得尤为紧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以甲型流感病毒 RNA聚合酶为靶点的抗病毒药物Musellarin及类似物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 用,旨在解决现有流感病毒药物种类有限,副作用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以甲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为靶点的抗病毒药物Musellarin及类似物分子,其化学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其中,R1选自羟基或烷氧基,R2选自羟基或烷氧基,R3自氢原子、羟基或 烷氧基,R4选自羟基或烷氧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63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