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含气饱和度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1579.7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8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川;毕有益;叶泰然;王勇飞;赵爽;王荐;段永明;丁蔚楠;彭鑫;陈俊;冯佳;冯英;牛娜;马增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波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震 数据 饱和度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含气饱和度预测方法,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储层含气后岩石弹性(孔隙体积模量)、衰减(远偏移距高频衰减梯度属性)及AVO特征(P*G)差异,基于模糊逻辑的属性融合方法定量预测含气饱和度,避免了常规基于单一的弹性参数的差异进行含气饱和度定量预测存在多解析的问题,有效提高含气饱和度预测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含气饱和度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致密砂岩气藏的地震勘探目前仍然是比较难的领域。具体的,由于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很低,所以有效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具有很大的难度,并且致密碎屑岩储层气水关系复杂。
目前,利用地震数据进行油气预测基本还是针对储层所含流体的定性预测。Kassouri利用AVO梯度和截距交会法定性地进行了含气性预测;Peters等在中国东海利用子波能量分析方法定性预测了储层的含气性;Li等利用小波尺度谱法在柴达木盆地定性预测了储层的含气性;甘利灯等详细论述了弹性阻抗在岩性和流体预测中的潜力;李宗杰等利用各种地震属性在塔河油田对奥陶系含油储层的含油性进行了预测;李显贵等综合利用吸收速度频散(AVD)预测技术、动态能谱(DR)预测技术等对新场气田须家河组气藏的非均匀致密砂岩进行了含气性检测;李爱山等川(2007)利用AVA同步反演的弹性参数对胜利油田济阳坳陷中层气藏的含气储层进行了有效识别;高建虎等提出了综合利用有效吸收系数、地震波动力学参数和振幅谱识别等叠后油气检测技术进行油气检测的方法。
在流体饱和度定量预测方面,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但大都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没有开展应用研究。张娥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基于20多个叠后地震属性对蒙古林油田北部腾一段砂岩油藏的砂岩厚度和目的层进行了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该方法基于地震属性而不是地震反演参数,使得该方法存在分辨率低且严重依赖地震资料的缺陷;李来林提出了基于时间平均方程利用地震和测井数据求取静态剩余油饱和度的思路;刘洋提出了利用地震数据估算岩石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的思路;金龙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与混合优化算法反演孔隙度和饱和度的方法,该方法将孔隙度和饱和度作为反演约束条件,反演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经过了模型检验,但没有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处理。
这些方法大都是基于储层含气后弹性特征的变化,通过叠前反演方法获取相关弹性参数进而通过转化关系得到含气饱和度。储层含气对岩石性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单纯考虑弹性参数的变化,不能有效的进行含气饱和度的定量描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单纯考虑弹性参数的变化,不能有效的进行含气饱和度的定量描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含气饱和度预测方法,综合考虑储层含气后岩石弹性、衰减及AVO特征的变化,基于模糊逻辑的属性融合方法定量预测含气饱和度,有效提高含气饱和度预测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含气饱和度预测方法,包括:
S100进行敏感弹性参数优选;进行敏感AVO属性优选;进行敏感衰减属性优选;
将优选的敏感弹性参数A1、敏感AVO属性A2、敏感衰减属性A3,记为属性集合{A1(x,y,t),A2(x,y,t),A3(x,y,t)};
S200基于测井资料分别统计各属性与含气饱和度Sw的相关函数,即:
Sw=f1(A1) Sw=f2(A2) Sw=f3(A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1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