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釉面瓷砖加工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41461.4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3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曹凯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冠星陶瓷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87 | 分类号: | B28B1/087;B28B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储德江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釉面 瓷砖 加工 成型 方法 | ||
1.一种釉面瓷砖加工成型方法,该釉面瓷砖加工成型方法采用如下成型机械,该成型机械包括模具(10)和设置在模具(10)底部的震动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0)包括模腔(11),模腔(11)为顶部呈开口、底部呈封闭的矩形框架结构,模腔(11)的四侧内壁均开设有多组沿内壁长度方向呈等间距排列的矩形凹槽(111),模腔(11)的底部开设有多组相平行的落料孔(112),落料孔(112)的两端与其中两侧壁上的矩形凹槽(111)相对应,所述落料孔(112)由两组相对的梯形凹槽组成,梯形凹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梯形凹槽中部的宽度,所述模腔(11)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相平行的第一隔板(12),第一隔板(12)的两端滑动对接在矩形凹槽(111)中,所述第一隔板(12)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滑动对接在落料孔(112)的上半部分的梯形凸起(121),梯形凸起(121)的底部中间垂直设置有多组顶杆(122);所述模腔(11)的内部设置有多组与第一隔板(12)相垂直的第二隔板(13),第二隔板(13)的两端滑动对接在另外两侧壁上的矩形凹槽(111)中,第二隔板(13)的侧壁对应第一隔板(12)的位置开设有矩形通孔(131),第一隔板(12)贯穿矩形通孔(131);
所述模腔(11)的底部设置有封口装置(20),封口装置(20)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模腔(11)底部两侧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与第一隔板(12)相平行,所述支撑板(21)的顶部滑动设置有多组导向轴(22),且导向轴(22)的顶部与模腔(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震动装置(30)包括两组平行于支撑板(21)的转轴(31)和设置在转轴(31)两端的带座轴承(32),转轴(31)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带座轴承(32)转动连接,其中一组带座轴承(32)上固定安装有电机(33),且电机(3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组转轴(31)的末端固定连接,转轴(31)的外部固定套设有链轮(34),两组链轮(34)通过链条(35)传动连接,转轴(31)的外部还固定套设有多组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分布的凸轮(36),凸轮(36)的外沿与模腔(11)的底部相接触;
所述封口装置(20)还包括设置在两组转轴(31)之间的水平板(23),水平板(23)的两侧外沿通过支架(24)与支撑板(21)的侧壁固定连接,水平板(23)的顶部设置有多组弹簧(25),且多组弹簧(25)的顶部共同连接有沿第二隔板(13)长度方向延伸的升降板(26),升降板(26)的顶部设置有多组滑动对接在落料孔(112)下半部分的封口板(27),封口板(27)的两侧滑动设置有接料槽(28);
该釉面瓷砖加工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粉料布料:将第一隔板(12)和第二隔板(13)均从矩形凹槽(111)中抽出,升降板(26)在弹簧(25)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多组封口板(27)在升降板(26)的带动下滑动对接在落料孔(112)中,利用布料器将粉料步入模腔(11)中;
S2粉料震实:启动电机(33),使其带动其中一组转轴(31)转动,另外一组转轴(31)在链轮(34)和链条(35)的啮合传动下同步转动,转轴(31)带动凸轮(36)转动,当凸轮(36)由最低处转动至最高处时,凸轮(36)的外沿与模腔(11)的底部接触,模腔(11)被凸轮(36)顶起,导向轴(22)在模腔(11)的带动下向上移动,当凸轮(36)由最高处转动至最低处时,模腔(11)带动导向轴(22)随之逐渐下降,在经过凸轮(36)的低处时,凸轮(36)对模腔(11)的顶持力突然消失,模腔(11)在自重作用下降落并与支撑板(21)的顶部发生碰撞,如此往复对模腔(11)内的粉料进行震实;
S3模具分离:将多组第一隔板(12)对接在矩形凹槽(111)中,此时梯形凸起(121)逐渐滑动对接在落料孔(112)中,梯形凸起(121)与落料孔(112)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将多组第二隔板(13)滑动对接在其余两侧壁上的矩形凹槽(111)中,直至第一隔板(12)的顶部与矩形通孔(131)的顶部相接触,此时第二隔板(13)的底部与模腔(11)的底部相接触,多组第一隔板(12)和第二隔板(13)将模腔(11)的内部分隔成多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槽体;
S4余料排出:当第一隔板(12)向下移动时,顶杆(122)底端抵接在封口板(27)的顶部,并将封口板(27)向下按压,升降板(26)随之向下移动,封口板(27)与落料孔(112)之间开始出现间隙,位于落料孔(112)内的余料从间隙中排到接料槽(28)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冠星陶瓷企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冠星陶瓷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14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