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重加密的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9132.6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5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泉;方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凌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64;G06F16/27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 31285 | 代理人: | 黄琮;夏烨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重 加密 区块 智能 合约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加密的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及方法,包括包括:合约节点、第一合同、随机数模块、第一加密模块、第二加密模块、第三加密模块及区块链合约系统;所述合约节点用于生成所述合约节点账户的公钥和私钥;所述合约节点还用于将所述公钥传输至所述区块链合约系统;所述随机数模块用于提供随机数并将所述随机数传输至所述第二加密模块及所述第三加密模块;所述第三加密模块用于将所述随机数作为第二AES256键,并用AES256对所述第一合同加密,生成第一加密合同;采用本发明的双重加密的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了合同内容的双重加密保护,并结合区块链的分布式和安全特性有效防止合同的丢失和串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重加密的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合同都是纸质合同,首先消耗的纸张、油墨、快递、仓储、人力等各类成本高且不环保,其次传统合同面签或邮寄的麻烦且查询和修改等再操作非常不便,再次合同依靠人工管理且有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合同数据丢失以及泄密风险。而把合同内容保存在网络上,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对合同的签署和编辑的话,如果直接采用明文形式的中心化存储,很有可能因为服务器被攻击而造成合同内容及个人信息被泄露,而且有合同内容丢失及被篡改的巨大风险。因此,非常需要应用区块链的技术,将加密后的合同内容保存在区块链中,以便只有合同相关人员才能查看和修改,并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特性确保合同不丢失。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重加密的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及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重加密的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双重加密的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包括:合约节点、第一合同、随机数模块、第一加密模块、第二加密模块、第三加密模块及区块链合约系统;所述合约节点用于生成所述合约节点账户的公钥和私钥;所述第一加密模块用于将所述私钥作为第一AES256键,并用AES256对所述私钥加密,生成加密私钥;并将所述加密私钥传输至所述区块链合约系统;所述合约节点还用于将所述公钥传输至所述区块链合约系统;所述随机数模块用于提供随机数并将所述随机数传输至所述第二加密模块及所述第三加密模块;所述第二加密模块用于从所述区块链合约系统获取所述公钥,并用所述公钥对所述随机数进行加密,生成加密随机数,并将所述加密随机数传输至所述区块链合约系统;所述第三加密模块用于将所述随机数作为第二AES256键,并用AES256对所述第一合同加密,生成第一加密合同;并将所述第一加密合同、第二AES256加密键传输至所述区块链合约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合约节点还用于从所述区块链合约系统上获取所述第一加密合同、所述加密私钥及所述加密随机数;并用所述第一AES256键对所述加密私钥进行复原,生成所述私钥;并用所述私钥对所述加密随机数进行解密,获得所述随机数;并用所述随机数作为所述第二AES256键,对所述第一加密合同进行复原,获得所述第一合同;
进一步地,所述合约节点还用于对所述第一合同进行编辑,生成第二合同,并将所述第二合同传输至所述第三加密模块;所述第三加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随机数作为第二AES256键,并用AES256对所述第二合同加密,生成第二加密合同;并将所述第二加密合同、第二AES256加密键传输至所述区块链合约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合约节点还用于对所述第一合同进行签名确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重加密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用私钥作为第一AES256键,并用AES256对所述私钥加密,生成加密私钥;将所述加密私钥传输至区块链合约系统;将公钥传输至所述区块链合约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凌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凌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9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