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轮胎充放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27385.1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2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翟瑞霞;曹立;包春伟;陈熙洁;任璇;张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20 | 分类号: | F16K15/20;B60C2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瑞东 |
地址: | 014032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轮胎 气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轮胎充放气阀。该充放气阀包括充气嘴(1)、气门芯(2)、螺堵(3)、螺帽(4)、限位板(5)、垫板(9)、弹簧(10)和橡胶座(12);气门芯(2)固定在充气嘴(1)的一端中心孔内,充气嘴的另一端球型堵头滑动装入橡胶座(12)的一端锥形中心孔内,气门嘴(1)中心盲孔为轴向气道,气门嘴(1)上设置径向气道,轴向气道与径向气道接通,径向气道通过轮辋内置气道与轮胎内腔连通,螺帽(4)套装并并固定在螺堵(3)上,螺堵(3)另一端与螺帽固定连接,垫板(9)和弹簧(10)依次套装在气门嘴(1)外周中部。本发明实现了双向充放气,解决了现有轮胎充气阀体积过大、通用性和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轮胎充放气阀。
背景技术
充放气阀广泛应用在各类轮式车辆上,用以向轮胎充放气,并保证轮胎的保压性能。随着轮式车辆中央充放气功能的发展,对于双进气口的充放气阀需求和要求更高。
国内现有的双向轮胎充放气阀大多体积较大,且大多安装在轮辋表面,需要额外设计保护罩以及管路等连接件。当车辆需要通过桥洞、飞机舱门等较狭窄的空间时,而充放气阀往往是整车车宽最大的位置,进而限制了整车在狭窄空间的通过性。同时,传统充放气阀接口基本都是针对不同的车轮产品采用不同的连接形式,接口通用性差。另外还存在零部件数量多,可靠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车辆轮胎充放气阀,实现了双向充放气,且结构紧凑,解决了现有轮胎充气阀体积过大、通用性和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轮胎充放气阀包括充气嘴1、气门芯2、螺堵3、螺帽4、限位板5、垫板9、弹簧10和橡胶座12;
气门芯2固定在充气嘴1的一端中心孔内,充气嘴的另一端为球型堵头结构,球型堵头滑动装入橡胶座12的一端锥形中心孔内,球型堵头外周设置有环形沟槽,环形沟槽安装密封圈,橡胶座12固定在轮辋14上安装孔内,橡胶座锥形中心孔内周与球形堵头外周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与轮辋内置气道连通,
气门嘴1的中心孔为盲孔,气门嘴1中心盲孔为轴向气道,气门嘴1上设置径向气道,轴向气道与径向气道接通,径向气道通过轮辋内置气道与轮胎内腔连通,气门嘴1滑动安装在螺堵3内孔中,气门嘴1一端设置与退刀槽,在退刀槽内安装有限位板5,螺帽4套装并并固定在螺堵3上,且螺帽4内端面与气门嘴一端端面之间存在距离,螺堵3一端与轮辋上安装孔固定连接,螺堵3另一端与螺帽固定连接,垫板9和弹簧10依次套装在气门嘴1外周中部,且垫板9和弹簧10位于球型堵头与螺堵3端面之间。
气门嘴1中部外周上设计密封沟槽,密封沟槽内安装密封圈,螺堵3两端均设置有密封槽,两端密封槽内分别安装1个密封圈,轮辋14内侧与车辆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贴合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轮胎的双向进气功能,同时缩小轮胎充气阀体积,提高通用性和可靠性;本发明采用充气嘴球型堵头和气门芯结构,借助具备内置气道结构的轮辋,实现轮胎双向充放气,结构紧凑,安装便捷;采用限位板和螺帽4实现了双向限位;本发明适用于轮式车辆在通过沙漠、泥泞或冰雪等复杂路面快速、便捷地调节轮胎压力,提高轮式车辆的通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车辆轮胎充放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7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